周末清晨六点半,闹钟还没响,我就听见卫生间接连传来”啪嗒啪嗒”的水声。迷迷糊糊摸黑过去,正撞见我家那只叫”煤球”的橘猫端端正正蹲在洗手池边——它前爪搭着台面,圆滚滚的屁股撅得老高,鼻尖几乎要贴到镜子上,尾巴尖在身后小幅度摆动,活像根沾了水的鸡毛掸子。

“煤球!你又偷喝我牙膏?”我抄起毛巾作势要打,它却”嗖”地扭过脑袋,琥珀色的眼睛瞪得溜圆,喉咙里发出委屈的”咕噜”声。等我凑近一看,哪有什么牙膏印,分明是它把自己圆滚滚的脸蛋在镜子上压出了个湿漉漉的梅花印,胡须上还挂着水珠,活脱脱一副”本喵在研究同类面部特征”的认真模样。
这场景让我想起三个月前刚把它接回家的模样。那时它才巴掌大,蜷在纸箱子里打哈欠,粉粉的肉垫像四颗糯米糍。兽医说,小猫最佳断奶期是八周,可它刚满两周就被原主人装在宠物包里塞进了电梯——后来才知道,那户人家要出国,嫌它”太能拆家”。
或许正是因为过早离开猫妈妈和兄弟姐妹,这只小奶猫从记事起,眼里就只有两脚兽的身影。
镜中倒影:它开始打量”同类”的模样
最初发现它的”异常”,是在它满月那天。我蹲在浴室洗漱,一回头就看见洗手池边缘多了团橘色毛球。煤球直挺挺站着,两只前爪扒着台面,脑袋歪成四十五度角,眼睛一眨不眨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故意咳嗽两声,镜子里的小毛球立刻抖了抖耳朵,却没有像普通小猫那样炸毛逃跑,反而往前凑了凑,粉粉的鼻子几乎要贴上镜面,喉咙里发出细碎的”呼噜”声,活像在和镜子里的”小伙伴”打招呼。
“你这是……在照镜子?”我试探着问。它歪着脑袋看我,尾巴尖轻轻扫过我的手背,那触感软乎乎的,倒像是它在回应:”不然呢?没见过同类照镜子吗?”
从那天起,洗手池成了它的”观察哨”。清晨我会在这里刷牙,它就蹲在旁边,前爪搭着台面,把我挤到一边;晚上我卸妆时,它会伸出爪子拨弄我的棉片,直到把沾着粉底液的粉色碎片叼走,藏在沙发底下当”宝贝”;甚至有次我用电动牙刷,它盯着震动的小刷头看了十分钟,第二天居然把自己最爱的逗猫棒叼到洗手池边,用脑袋拼命蹭插座——吓得我当场拔了插头。

生活复刻:从洗漱台到餐桌的模仿课
如果说照镜子是它对”同类”的初步认知,那接下来的日子里,它简直把”学人类”当成了终身事业。
我家马桶在卫生间角落,原本担心它乱扒拉,特意装了儿童锁。可某天早上我推门进去,差点被眼前的场景笑岔气:煤球端端正正蹲在马桶盖上,两只前爪搭在两侧扶手上,尾巴垂在坑位上方微微颤抖——它居然在模仿我如厕的姿势!见我进来,它抬头冲我”喵”了一声,那表情仿佛在说:”看,本喵学会了人类的如厕礼仪!”
更离谱的是吃饭。我吃鸡柳时喜欢用牙签插着,咬一口在嘴里转两圈。有天中午我边追剧边啃鸡柳,一低头就看见我的牙签盒被打翻在地,煤球正用爪子扒拉着最粗的那根牙签,试了好几次才把尖端插进鸡柳里。它举着”牙签鸡柳”坐得笔直,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吃得太急还被呛到,打了个惊天动地的喷嚏,鸡柳渣子溅了我一身。
“你这哪是吃鸡柳?分明是想当人!”我捏着纸巾擦衣服,它却蹭到我腿边,仰着脑袋用湿漉漉的眼睛看我,仿佛在控诉:”人类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
最让我崩溃的是睡觉。原本给它买了豪华猫窝,里面铺着天鹅绒垫子,可它偏不爱睡。自从发现我和老公钻被窝后,它就开始”抢床大战”——先是蹲在床沿上看我们盖被子,后来发展到半夜偷偷爬上床,把自己缩成个橘色毛球,枕在我胳膊边;再后来居然学会了”叠被子”,虽然只是把枕头往自己身边扒拉两下,但那认真的小模样,活像在完成什么重大任务。
有天我加班到凌晨,迷迷糊糊躺下时,发现身边多了个暖烘烘的”热源”。睁眼一看,煤球正四仰八叉躺在我枕头边,肚皮朝上,爪子朝天,尾巴还搭在我手背上——那姿势,和我老公一模一样。
社交错位:当猫式逻辑遇上人类规则
如果说这些生活细节只是让它显得”拟人”,那真正的”翻车现场”出现在它的社交场合。
邻居家的布偶猫”雪球”是它的新朋友。第一次见面时,雪球怯生生地凑过来闻它的爪子,煤球却突然站起来,前爪搭在雪球肩膀上,把脑袋往对方脖子里拱——这动作,像极了我妈每次见到闺蜜时的”贴脸杀”。雪球被压得直往后缩,尾巴上的毛都炸了起来,最后”嗖”地窜上树,再也不肯下来。
“煤球,你怎么能这样对小朋友?”我抱起炸毛的橘猫,它却舔着爪子一脸无辜:”可是人类都是这么打招呼的呀?你看,我妈上次见到王阿姨,也是这么贴脸的。”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它对”工具”的理解。我看书时会敲键盘打字,它就蹲在我旁边,用肉垫拍键盘,把文档敲得全是乱码;我打电话时会对着手机说”喂”,它就叼着我的旧手机满屋子跑,碰到电话铃响就”喵喵”叫个不停——后来我实在没办法,只好给它买了块儿童电话手表,结果它现在每天准时”出门遛弯”,说是”去猫咖找朋友聊天”。
上周末我带它去宠物医院体检,医生听了我的描述直乐:”这猫啊,是把人类当成了’成长模板’。小猫出生后本来要跟猫妈妈学捕猎、社交,可它两周大就被抱回家,没学过怎么当猫,只能照着主人的样子生活。在它眼里,你们就是’同类的大哥哥大姐姐’,所以才会拼命模仿。”
它不是”把自己当人”,是把”和你一起生活”当成了本能
现在再看煤球,我不再觉得它”奇怪”。它会在我难过时跳上膝盖,用脑袋蹭我的手背;会在我做饭时蹲在灶台边,像模像样地”帮忙”翻炒(虽然只是把锅铲扒拉到地上);会在我出门时守在门口,等我换鞋时用爪子扒拉鞋带——这些曾经让我哭笑不得的举动,如今都成了我最珍贵的日常。
或许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人”,只是单纯地想:”我喜欢的人都在这样做,那我也想这样做。”
就像昨晚我窝在沙发上看剧,煤球突然跳上来,把我的拖鞋往自己脚下塞。我低头问它:”你这是干嘛?”它歪着脑袋,用只有我能听懂的语气说:”因为人类穿拖鞋,所以本喵也要穿呀。”
月光透过纱窗洒在它身上,橘色的毛泛着温柔的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把自己当人”,不过是它爱我们的另一种方式——它努力活成我们的样子,不过是想离我们更近一点,再近一点。
你家的小毛球有没有类似的”拟人化”行为?不妨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毛孩子为了爱,有多努力地”成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