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味飘香香江:香港民众邂逅云南食材的味觉盛宴

当香港大会堂美心皇宫的水晶灯折射出暖黄光晕,一盘顶着晨露的云南菌菇拼盘被端上桌 —— 松茸的菌香混着牛肝菌的醇厚,在冷气氤氲的宴会厅里悄然蔓延。7 月 16 日,这场由云南省商务厅与香港美心集团联合打造的 “飨在云南” 美馔品鉴午宴,让香港民众在粤式茶楼的熟悉氛围里,邂逅了来自云贵高原的山野风味。

一场跨越千里的食材对话

“这道鸡油菌蒸斑球,用的是云南楚雄的鸡油菌,搭配本地的东星斑,菌香渗进鱼肉里,鲜得能掉眉毛!” 美心集团行政总厨李师傅正给嘉宾讲解菜品,他手里的公筷轻轻拨开菌菇,露出底下雪白的鱼肉,“我们试了三次才找到最佳搭配 —— 先用火腿高汤煨鸡油菌,再铺在斑球上蒸 3 分钟,既保留菌子的清鲜,又不抢海鲜的风头。”

宴会厅的展示台上,数十种云南食材被整齐陈列:巴掌大的干巴菌裹着松针,像块深褐色的绒布;新鲜的羊肚菌顶着蜂窝状的 “小帽子”,根部还沾着湿润的红土;连辣椒都是 “云南限定款”—— 丘北辣椒色泽鲜红却不灼口,昭通小米辣个头小巧却辣劲十足。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拿起手机对着野生蜂蜜拍照,镜头里的琥珀色蜜块上,还粘着几粒没过滤干净的野花籽。

“以前只在纪录片里见过云南人采菌子,没想到今天能在香港吃到新鲜的!” 市民陈太夹起一块竹荪,看着菌柄上的网状裙边感叹,“这东西长得像仙女的裙子,泡发的时候要剪去根部的小白点,不然会有点涩 —— 说明书上写的,我特意记下来了。” 她的餐盘里已经堆了三样菜:黑松露焗龙虾、宣威火腿蒸肉饼、玫瑰鲜花饼,典型的 “中西合璧 + 滇粤融合” 搭配。

42 家餐厅里的云南地图

这场品鉴会只是 “飨在云南” 系列活动的序幕。从 7 月 16 日起,美心集团旗下 42 家餐厅 —— 从主打粤式早茶的美心皇宫,到做潮州菜的潮江春,再到年轻化的 MX 快餐,都推出了云南食材特供菜品,形成一张遍布香港的 “云南美食地图”。

在尖沙咀的潮江春,主厨创新性地用云南酸笋替换传统酸咸菜,做成酸笋炆鸭。“云南酸笋的发酵时间比潮汕酸笋短,酸中带点清甜味,更适合搭配本地的老鸭。” 主厨黄师傅说,试菜时曾有潮汕食客担心 “不正宗”,尝过之后反而成了回头客,“有位阿伯每周三都来,说这味道让他想起年轻时在云南插队的日子。”

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旺角 MX 快餐推出的 “云南小锅米线套餐”。保温桶里的汤底用筒子骨和鸡架熬了 8 小时,客人点单时,店员会现场加入新鲜的豌豆尖、炸酥的猪肉末,最后淋一勺楚雄豆瓣酱。穿校服的学生们捧着粗陶碗吸溜米线,额头上渗着细汗,却舍不得放下筷子:“比便利店的速食米线香多了,豌豆尖脆得像在嘴里爆汁!”

从餐桌到文化的双向奔赴

启动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拿起一块鲜花饼,掰开的瞬间,玫瑰香气立刻弥漫开来。“云南的鲜花不仅能观赏,还能做成美食,这种‘把春天吃进嘴里’的智慧,值得好好推广。” 他笑着说,自己办公室的茶罐里,现在常备云南的普洱茶,“以前总觉得普洱要陈放多年才好,这次试了新茶,带着点山野的清香,很适合夏天喝。”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致辞中提到,去年滇港贸易额突破 800 亿港元,而食品农产品占比逐年提升。“云南有优质的食材,香港有成熟的餐饮体系和国际市场网络,两者结合能创造无限可能。” 他的话得到了在场餐饮界人士的共鸣 —— 有位茶餐厅老板已经在打听云南咖啡豆的采购渠道,计划推出 “云南小粒咖啡特调”。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云南非遗展示区,彝族的漆器餐具里装着野生菌酱,白族的扎染桌布上摆着鲜花饼,连服务员都穿着纳西族的绣花围裙。一位带着孩子来的妈妈,正指着银器上的纹样讲解:“这个图案叫‘三叠水’,是白族的吉祥纹样,就像他们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手里却紧紧攥着一块用傣族油纸包着的云腿月饼。

山野风味里的情感联结

下午三点,品鉴会接近尾声,工作人员开始给嘉宾分发伴手礼 —— 一小盒宣威火腿、一包野生菌干货、两朵冻干的玫瑰花。78 岁的林伯小心翼翼地把礼盒放进布袋,他的衣襟上别着枚 “云南知青” 的旧徽章。“1968 年去的云南,在西双版纳种橡胶,每天收工都能在路边捡到鸡油菌。” 他指着礼盒里的菌子,眼眶有点湿润,“那时候没油,就用清水煮,放点盐巴都觉得香。今天这道鸡油菌蒸斑球,好吃是好吃,但总想起当年和战友分食一锅菌汤的日子。”

这样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不断上演:有位做进出口生意的老板,当场联系云南的供应商,要把昭通苹果引进香港超市;几个美食博主组成 “寻味小分队”,计划下周就飞云南,拍一组 “从产地到餐桌” 的纪录片;连负责会场保洁的阿姨,都悄悄问工作人员哪里能买到鲜花饼 ——“小孙女在学校学了云南的课文,吵着要尝尝‘会开花的饼’。”

当最后一缕阳光透过大会堂的玻璃窗,落在空了一半的餐盘上,李师傅正和云南来的食材供应商视频通话:“今天的干巴菌很受欢迎,下次能不能多寄点?对,要带松针的那种,客人说闻着就像在森林里……”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混着隐约的鸟鸣,仿佛把香港的茶楼,和千里之外的云南山林,连在了一起。

这场美食的邂逅,从来都不只是味觉的碰撞。当云南的菌子遇见香港的海鲜,当高原的鲜花融进粤式的酥皮,两种看似遥远的饮食文化,在餐盘里达成了最美的和解 —— 就像一位嘉宾在留言簿上写的:“食物是最好的信使,它让我们知道,再远的距离,都能被一口热乎饭拉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