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1 岁演员刘金山在一档访谈节目中,首次公开回应了 “女儿仅 9 岁” 的争议。面对外界 “高龄生育” 的讨论,他坦言年轻时因要照顾母亲、岳父、岳母三位老人,精力被完全占据,因此和妻子达成 “丁克” 共识。直到老人们相继离世,生活压力减轻,才在 52 岁那年迎来女儿的降生。“看着她从襁褓婴儿长成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孩子是上天的礼物’。” 刘金山的回应,让娱乐圈 “高龄父亲” 群体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 尔冬升 67 岁得女,张纪中 70 岁再添一子,这些在普通人看来 “该抱孙子” 的年纪,他们却选择重新体验育儿的酸甜,背后藏着各自的人生故事。

刘金山:迟来的父爱,藏着对家庭的责任
刘金山的演艺生涯以 “黄金配角” 著称,《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闯关东》中的吴掌柜,每个角色都带着烟火气。鲜为人知的是,他的人生重心长期围着老人转动。“母亲患糖尿病 30 年,岳父岳母先后中风,那 20 年里,我和妻子轮流去医院陪护,家里的药箱比工具箱还满。” 他记得最忙时,一天要跑三家医院,凌晨五点排队挂号,晚上十点才能回家煮碗面条。
这种高压生活让夫妻俩默契地放弃了生育计划。“不是不想要,是不敢想。连睡整觉都是奢侈,怎么敢带个孩子来受苦?” 直到 2016 年,最后一位老人安详离世,刘金山站在空荡荡的老房子里,突然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妻子试探着说 “要不试试?”,他沉默三天后点头:“如果老天爷给,我们就接。”
如今 9 岁的女儿继承了他的幽默感,会学着他在《地下交通站》里的台词逗乐。“她不知道我演过什么角色,只知道爸爸是‘会讲笑话的胖子’。” 刘金山手机相册里存满女儿的照片:第一次掉牙时举着牙齿傻笑,在幼儿园表演节目时穿着公主裙跑调,还有父女俩在公园捞鱼时的背影。被问及 “是否担心错过女儿的成长”,他指着照片里自己的白发:“正因为时间宝贵,才更要珍惜每分每秒。”
尔冬升:花甲得女,是人生下半场的新剧本
比刘金山更 “传奇” 的是尔冬升。这位曾执导《新不了情》《门徒》的金牌导演,67 岁时通过代孕迎来女儿,消息曝光时,网友惊叹 “比电影剧情还跌宕”。尔冬升却在社交平台坦然分享:“年轻时拍电影像拼命,组里连轴转三个月不回家,哪敢想当爸爸?”
他的人生上半场被电影填满。30 岁前是邵氏武侠片的当红小生,40 岁转型导演后,几乎拿遍华语影坛奖项。感情生活虽有起伏,但 “生育” 从未被提上日程。直到 65 岁那年,他在片场看到演员抱着孩子探班,突然被触动:“杀青后回到空无一人的家,才发现奖杯再多,不如有人喊你一声‘爸爸’。”
女儿出生后,尔冬升彻底变了个人。曾经在片场说一不二的 “尔导”,会对着婴儿床里的女儿唱跑调的粤语童谣;从不碰家务的他,学会了换尿布、冲奶粉,手机备忘录里记着 “女儿对牛奶蛋白过敏”“睡前要听《月光光》”。他在采访中笑称:“以前看剧本看通宵,现在看育儿书看到天亮。”
面对 “高龄育儿精力不足” 的质疑,尔冬升晒出陪女儿爬山的照片:“67 岁的身体,未必不如 30 岁的心态。她爬不动时我背她,我累了她给我递水,这是双向奔赴的成长。” 如今他减少工作,把大部分时间用来陪女儿,“拍电影是讲故事,养孩子是体验人生,后者更精彩。”
张纪中:七旬添子,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如果说刘金山和尔冬升的选择带着 “意外之喜”,张纪中的高龄生育则更具争议。这位 70 岁的导演在 2021 年迎来小儿子,2023 年再添一女,加上与前妻所生的成年子女,一家三代同堂,年龄差堪称 “奇观”。他在短视频里抱着婴儿出镜,配文 “老当益壮,不负韶华”,引发网友热议。
张纪中曾在访谈中坦言,自己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父亲临终前叮嘱‘香火要续’,这话在我心里记了几十年。” 年轻时他忙于拍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巨制,与第一任妻子聚少离多,直到 69 岁与现任妻子杜星霖结婚,才重新规划家庭生活。“她理解我对家庭的执念,也愿意和我一起养育孩子,这就够了。”
他的育儿方式充满 “反差感”:给婴儿读《论语》,却允许孩子玩最新款的电子玩具;要求儿子学武术强身健体,也支持女儿学芭蕾培养气质。杜星霖曾晒出张纪中深夜哄娃的照片:七旬老人戴着老花镜,笨拙地给婴儿拍嗝,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他常说‘现在多陪孩子一天,以后少留一点遗憾’。”
争议背后: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三位导演的经历,折射出娱乐圈高龄父亲的共性:年轻时被事业裹挟,将生育计划一再推迟;年长后事业稳定,有更多精力和经济基础迎接新生命。但外界的质疑从未停止:“只顾自己圆梦,没想过孩子长大后面临的压力?”“是否太自私,让孩子从小就要面对父母老去的现实?”
对此,刘金山的回应颇具代表性:“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能用统一标准评判。我能做的,就是趁现在还能动,给她攒够教育基金,教她做人的道理。至于未来,谁又能预测呢?” 尔冬升则更直接:“担心我老了照顾不了孩子?我身边有专业的育儿团队,经济上也能保障她一生无忧,这些比‘年龄数字’更重要。”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表示:“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高龄生育’已不再是医学难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自愿和责任。只要父母能承担养育责任,外界应给予尊重。” 就像刘金山说的:“61 岁当爹,或许不符合大众期待,但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人生安排。”
如今,刘金山的女儿在学校参加 “我的爸爸” 主题演讲,说 “爸爸虽然头发白了,但会陪我踢毽子、讲笑话,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尔冬升的女儿开始牙牙学语,第一个会说的词是 “爸爸”;张纪中的小儿子蹒跚学步,扶着他的手一步步往前走。这些画面或许颠覆了人们对 “祖孙年龄差” 的认知,却也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爱与责任,从来不受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