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新范本:西固乡村的“诗与远方”正变“真金白银”

盛夏避暑何去处,兰州市民发现了新秘境——驱车不到30分钟,西固区金沟乡熊子湾村正迎来一批批寻觅清凉的城市客。“躺在帐篷里仰望银河,在22℃的夜风中起舞。”避暑休闲需求成为乡村旅游的强力催化剂。但今年夏天,西固的乡村游正悄然走出传统,开创出从舌尖体验到实景探秘的多元体验新路径。

乡愁体验重塑“土味乡村”的价值链

传统农业空间正被赋予多重功能,价值发生质变:

  • ​果树变课堂:​​ 金沟乡青石台村杏林中,孩子边摘边学大接杏栽培历史
  • ​古堡变片场:​​ 河口古镇内游客化身明清商人修复纱灯道具
  • ​农具变教具:​​ 柳泉镇农耕馆百件农具化身教育工具

“农地不再仅产粮食,更成为知识产出的田野。”研学活动负责人周丽直言。随着中坪村“小菜农”实践基地等场所陆续落地,上半年西固农村研学游客激增158%,农业资源的价值正以全新维度被重估。

“剧本杀+”引爆非遗新“活法”

古镇景区如何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体验?河口村给出了创新答卷:

  • ​沉浸式活化非遗:​​ 《纱灯秘境》实景游戏使传统灯笼制作变身互动任务
  • ​青年传承工程:​​ 游戏收益反哺非遗工坊,培养出37名青年传承人
  • ​文化变现探索:​​ 清代纱灯修复订单成为文旅融合衍生产品

古镇管委会主任张鹏举了个案例:“暑期场次需提前半月抢购,日均游客同比激增220%。”老技艺在商业逻辑下获得新生机,这种“游戏即保护”的探索为文化遗产活化开辟了新路。

城乡循环打造升级版“归园田居”

乡村旅游生态圈正形成双向价值输送:

  • ​农家院变精品客栈:​​ 马家山村窑洞改建“听风民宿”,溢价幅度达300%
  • ​野路子变专业营地:​​ 政府主导的露营地整合村民闲置院落创造就业岗位
  • ​自产果变品牌产品:​​ “金沟有机果园”月销售额突破百万

柳泉镇的张家大院是缩影——曾经的老旧农房被改造为展示、餐饮、休憩复合空间,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增收四万元。当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加速,乡村空间的价值重构正释放经济新效能。

西固区用“研学经济+实景娱乐+品质民宿”的组合拳,为都市圈乡村旅游提供了教科书级的创新样本。当柳泉镇学生亲手培育的辣椒苗挂果、当河口古镇游客修补的纱灯点亮街巷,这种参与感与获得感让乡土文化有了当代价值载体。在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下,昔日简单的农家乐模式正逐步进化为以本土人文为底色、多元体验为核心的乡村生态圈。这种基于“真实乡村底色”的文旅创新,或许正昭示着未来乡村发展的新航向:乡土文明不再是城市文明的对立面,而是都市人群找寻生活本真的入口和新时代城乡共荣的连接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