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景区焕新颜:潭溪山如何以创新之笔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在齐鲁大地的青山绿水间,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老牌景区正焕发出令人瞩目的新活力。潭溪山,这个曾经以自然风光见长的传统景区,如今已成为淄川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从季节性旅游到全年无淡季,潭溪山的华丽转身,为传统景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服务为本:以暖心细节铸就金字招牌

在潭溪山的转型升级中,”游客至上”绝非一句空话。景区深谙,在体验经济时代,优质服务才是留住游客的”软实力”。通过增设无障碍设施、升级母婴室、完善导览系统等举措,潭溪山将公共服务做到了极致。更难得的是,景区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在节假日高峰期提前启用备用停车场,提供免费接驳服务,工作人员驻守关键节点,确保游客”放心游、舒心玩”。

这种精细化服务的成效显而易见——2025年清明、五一假期期间,景区投诉量同比下降70%,工作人员及时响应游客咨询、妥善处置突发状况的暖心服务,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潭溪山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山东省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等荣誉称号,用行动诠释了”服务就是竞争力”的真谛。

业态创新:从”看风景”到”享生活”的华丽转身

面对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潭溪山大胆突破传统观光模式,推动景区从”看风景”向”享生活”转变。景区对潭溪山庄、森林木屋、千米速滑道等核心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深挖齐文化、生态康养等特色资源,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景区建设。

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开业的”齐长城清川上野奢探险度假营”,这一集洞穴酒店和崖壁酒店于一体的创新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端野奢度假市场的空白。如今,”潭溪山宿集”已形成多层次、多梯度的住宿业态,为游客提供”一站式野奢度假”体验。

针对旅游淡季难题,潭溪山创新推出”春花节””仲夏消暑节””悬崖红叶节””冰瀑节”等四季主题活动,让景区一年四季都有新玩法。这种”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活动”的运营策略,成功打破了传统山水景区”靠天吃饭”的困局。

产业联动:以景区为核激活区域经济

潭溪山的转型升级不仅限于景区内部,更体现在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上。2023年9月济潍高速的通车,为景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景区通过”旅游+”模式,带动周边30多个村庄、300多家农家乐协同发展,形成农副产品经营点300余处,深加工企业50余家,直接和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

这种”景区带村”的发展模式,让潭溪山成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景区与周边产业形成的”综合产业链”,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营销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流量密码

在营销传播方面,潭溪山展现了老牌景区拥抱新媒体的开放姿态。景区深谙互联网传播逻辑,将游客转化为”品牌共建者”,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平台精细化运营,加强与游客互动。这种”开放型景区”思维,让潭溪山在美团、携程等平台屡上热搜,被誉为”长在热搜上的景区”。

更值得称道的是,景区积极构建私域流量池,建立并维护近万人的粉丝社群,覆盖核心客源群体,实现了”游前咨询—游中服务—游后分享—口碑传播”的闭环运营。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联动摄影家协会等方式,潭溪山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省的传播网络,以”低成本”实现了”高传播”。

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

走过十五载春秋的潭溪山,既保留着千年未改的青山肌理,又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勾勒新的风景。这种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的发展哲学,正是传统景区转型升级的精髓所在——变的是业态、服务和营销手段,不变的是对游客体验的极致追求和对生态保护的坚定承诺。

如今的潭溪山,已从单一观光景区蜕变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团建、会议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成为展示淄川文旅形象的重要窗口。展望未来,潭溪山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培育新业态、拓展新场景,在齐鲁文旅版图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传统景区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淄川经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