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的A股收盘后,交易软件的涨停板页面被一片炽热的红色填满。46只个股的涨停封单如同节日的灯笼般醒目,其中算力租赁、机器人、医药医疗三大板块尤为扎眼——涨停股密度之高,连“连板接力”的热门选手都插不进队。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资金动向?是短期情绪炒作,还是产业趋势的确定性爆发?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三个板块的“涨停密码”。

算力租赁:从“硬件基建”到“服务变现”的产业跃迁
今日最火的板块,非算力租赁莫属。板块内多只个股盘中直线拉涨停,工业富联更是以10%的涨幅领涨,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等国字号龙头紧随其后,连板股更是排起了长队。这一切的导火索,始于一则看似普通的行业动态——英伟达宣布恢复H20芯片对华销售。
要知道,H20芯片虽被外界视为“阉割版”,但仍是当前国内大模型厂商训练、推理的核心算力硬件。此前受出口限制影响,国内算力租赁企业的“芯片粮草”一度紧张,部分中小厂商甚至因无法升级设备而面临订单流失风险。如今H20恢复供应,相当于给整个产业链“松了绑”:上游的服务器厂商(如工业富联,作为英伟达PCB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于订单回暖;中游的算力租赁服务商(如中科曙光)则能更快释放算力产能,满足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爆发式需求。
但热闹背后,分化已悄然显现。比如常山北明,虽被市场贴上“算力”标签,但其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仍亏损超2亿元,所谓的“算力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更像是一场“蹭概念”的资本游戏。帮主常说:“风口上的猪能飞,但没长翅膀的猪迟早会摔。”算力租赁的本质是“数字基建的服务化”,真正能走远的,一定是既有硬件支撑(如稳定的算力设备)、又有客户资源(如绑定大模型厂商)的企业,而非仅靠“PPT讲故事”的标的。
机器人:政策东风+技术突破,人形机器人开启“量产前夜”
如果说算力是“数字经济的石油”,那么机器人正成为“实体经济的抓手”。今日机器人板块的爆发,堪称“政策+技术”双轮驱动的典型案例。
先是浙江玉环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政策》,12条措施涵盖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配套、场景应用等全链条,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励。作为全国制造业高地,浙江的动作具有风向标意义——从特斯拉Optimus到国内小米CyberOne,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商场,政策层面的“真金白银”投入,标志着产业已进入“量产导入期”。
更让市场沸腾的是技术端的突破。智元机器人团队近日宣布完成对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量产攻关,其入主的ST板块个股上纬新材,因“机器人概念+摘帽预期”连续8个涨停,封单金额一度高达9.39亿元,堪称“封单绕地球一圈”的魔幻场景。但热闹之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上纬新材原本主营化工材料,机器人业务尚处早期,中报预告显示其传统主业利润占比仍超80%。类似的企业还有力鼎光电,虽因“光学镜头可用于机器人感知”被热炒,但中报预增仅10%,业绩与股价涨幅严重背离。
帮主提醒:机器人产业的长期逻辑明确(人口老龄化+制造业升级),但短期需警惕“概念泡沫”。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在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有技术积累,且已进入头部机器人厂商供应链的企业,而非单纯“沾边”的跨界股。
医药医疗:集采“松绑”传闻下的估值修复,业绩拐点是关键
今日医药医疗板块的涨停股略显“低调”,但含金量不低。人民同泰、汉商集团等老牌药企突然涨停,东方锆业更因“业绩扭亏+周期反转”强势封板。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市场对集采政策“边际宽松”的预期,也有企业自身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
先说政策面:近期市场传闻“创新药械集采规则将优化,降价幅度或较此前收窄”,这对长期受集采压制的医药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以化学药为例,过去部分仿制药因集采价格暴跌90%,企业利润大幅缩水;若未来政策转向“保创新、控低端”,专注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的企业估值有望修复。
再看基本面:东方锆业的涨停更具代表性。其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0%,主要得益于稀土价格上涨(氧化镨钕年内涨幅超30%)和钛白粉业务回暖(国内房地产竣工端复苏带动涂料需求)。这让人想起2022年的九安医疗——同样是“困境反转+业绩爆发”,股价从5元涨至88元,涨幅超16倍。但医药股的特殊性在于“政策比业绩更敏感”:上周还因“减肥药订单超预期”大涨的某生物科技公司,本周就因“美国FDA审批延迟”跌停,政策风向的变化往往能在短时间内颠覆市场预期。
帮主常说:“医药股的投资,既要低头看业绩,也要抬头看政策。”对于普通散户而言,与其追高波动剧烈的题材股,不如关注“业绩确定性强+政策免疫”的细分领域,如创新药CDMO(合同研发生产)、高端医疗器械等,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更具抗风险能力。
散户生存指南:远离“情绪炒票”,抓住“业绩真龙”
今日的涨停潮看似热闹,实则暗藏风险。以机器人板块的某8连板个股为例,其动态市盈率已超500倍,市净率超10倍,估值水平远高于行业均值;算力租赁板块的部分个股,虽股价涨停,但中报预告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超20%,“业绩地雷”随时可能引爆。
帮主在A股摸爬滚打20年,见过太多“涨停神话”最终沦为“套人陷阱”。真正的投资,不是追着热点跑,而是“守株待兔”——等待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股回调,再果断介入。比如工业富联,作为全球服务器龙头,其AI服务器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超40%,随着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业绩增长具备持续性;再比如某盐湖提锂企业(文中隐去具体名称),其捌千错盐湖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碳酸锂价格近期反弹超17%,若产能顺利释放,明年利润有望翻倍。
投资就像钓鱼,急不得。追着涨停板跑,看似能抓“快鱼”,实则容易被“假信号”误导,最终“鱼没钓到,还折了鱼竿”。与其如此,不如沉下心研究产业趋势,筛选出“业绩有支撑、政策有扶持、技术有壁垒”的真龙头,用时间换空间,才能真正“钓到大鱼”。
7月的市场才刚刚拉开序幕,算力、机器人、医药的故事还在继续。但无论主线如何轮动,记住一句话:股价的长期走势,永远由业绩决定;短期情绪的狂欢,终将被价值回归抹平。这是A股的生存法则,也是穿越牛熊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