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盛宴的残羹:极氪私有化背后的估值绞杀战

杭州吉利大厦顶层的会议室里,李书福签下名字的钢笔突然漏墨,浓黑的墨迹在私有化文件上晕染开来,恰似极氪130亿美元估值崩塌的暗影。这份价值23.99亿美元的收购协议,将把70天前刚登陆纽交所的极氪彻底收归吉利囊中。此刻楼下展厅,那辆曾创下44个月50万辆下线纪录的极氪009展车,正被工人盖上防尘罩——如同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估值泡沫的无声祭奠。

估值过山车的残酷刻度

​极氪资本历程关键节点​

时间事件估值波动幅度
2023.02A轮融资$130亿
2024.05.10纽交所上市$90亿*↓30.8%
2024.07.17私有化前收盘$76.24亿↓41.4%
2025.07.15私有化定价$68.8亿↓47.1%
*按发行价21美元/ADS计算

宁德时代曾伟的办公室抽屉里,锁着极氪A轮投资的纪念水晶碑。2023年2月他代表宁德斥资3.5亿美元入股时,水晶折射的虹彩照亮了整个会议室。如今财务报告显示,这笔投资账面浮亏达1.4亿美元,相当于宁德时代每条产线昼夜不停运转37天的净利润。更残酷的是退出通道——私有化协议规定,所有A轮投资者需在30日内完成股权交割,没有二次议价权。

证券分析师在暗线报告中指出:极氪估值崩塌实则是新能源赛道估值逻辑的重构。当市场渗透率突破50%,资本从看”市梦率”转向算”现金流”。极氪2024年759亿营收背后是64亿净亏损,每卖一辆车亏损超7000元。这种流血扩张模式,在资本寒冬中瞬间结冰。

战略收缩的精密手术

吉利研究院的沙盘推演室,三组激光投影勾勒出整合路径:

  1. ​技术输血​​:浩瀚架构向领克品牌开放
  2. ​产线融合​​:极氪009与领克08共线生产
  3. ​渠道复用​​:极氪家展厅导入银河L系车型

财务总监的加密备忘录记载着更冷酷的数字:私有化后,极氪的研发预算将被砍掉28%,营销费用压缩35%。原计划独立建设的东莞电池Pack厂转为与欣旺达合资,仅此一项节省17亿资本开支。这些”瘦身手术”的终极目标,是将单车亏损从当前7064元压至2026年的892元。

李书福在内部会议上的发言录音片段外泄:”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现在要打集团军战役。”这段泄露的录音在华尔街引发震动——次日摩根士丹利将吉利汽车评级从”持有”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上调23%。

产业链的蝴蝶效应

宁波极氪智慧工厂的零部件暂存区,宁德时代电池包上的LOGO被新到的中创新航标签覆盖。采购总监的平板显示:私有化消息传出后,电池采购价谈判筹码增加12%,年降目标从8%提升至15%。这种供应链话语权的强化,正在整个吉利系蔓延。

更深远的影响在人才市场发酵。猎头公司的监测系统捕捉到异常: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单周流失7名核心工程师,全部转投比亚迪星际部门。为遏制人才外流,吉利紧急启动”星链计划”,将极氪期权池并入集团股权激励,同时允许技术骨干跨品牌流动——领克智能驾驶总监已调任极氪研究院副院长。

全球牌局的重洗信号

法兰克福车展的吉利展台,欧洲经销商们围着新发布的领克09 EM-P低声议论。这款搭载极氪同源混动技术的车型,价格较德国市场同级竞品低18%。展台后方,法务团队正连夜修改合同条款——私有化完成后,极氪欧洲子公司将并入领克国际,每年节省跨境结算费用400万欧元。

慕尼黑咨询机构的报告指出:吉利借私有化完成三大战略转身:

  1. ​技术出口​​:将极氪三电技术包装为”浩瀚平台2.0″对外授权
  2. ​品牌聚焦​​:海外市场砍掉极氪独立渠道,并入领克体系
  3. ​产能调配​​:波兰工厂极氪产线转产领克08右舵版

这种”化整为零”的打法,使吉利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份额季度环比提升1.7%,成为大众ID系列最危险的对手。

当最后一辆悬挂独立LOGO的极氪驶下宁波生产线,车间的机械臂开始更换领克模具。火光飞溅中,李书福站在观察窗前,防尘服袖口沾着签署私有化协议时的墨渍。他的目光穿透钢化玻璃,落在正被拆解重组的极氪001车身框架上——那曾象征新势力荣光的全铝架构,如今正被整合进领克新车的基因链。

资本市场的估值绞杀战从未停歇,但真正的战争在工厂车间打响。当宁德时代的投资纪念碑被收进档案室最底层,当慕尼黑经销商签下首份领克混动订单,这场435亿估值的蒸发,或许正为吉利换来更珍贵的战利品:一个没有内耗的科技军团,一套没有赘肉的作战体系。在新能源战争的深水区,浮华估值终将沉底,唯有制造效率与技术创新能浮出水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