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阴影下的绿茵场:乌克兰足协再发呼吁,国际足联禁赛令面临新考验

2025年8月28日,一封来自基辅的官方信函悄然在国际足坛掀起涟漪——乌克兰足协通过正式渠道向国际足联(FIFA)、亚足联(AFC)、欧足联(UEFA)及约旦足协发出紧急呼吁,核心诉求是:立即阻止俄罗斯队参与即将在9月4日于莫斯科举行的俄约国际友谊赛。这场看似普通的友谊赛,因牵涉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体育制裁问题,迅速成为全球足球界的焦点议题。

事件起底:一场被争议笼罩的友谊赛

根据多方信源披露,俄罗斯足协原计划于9月4日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与约旦队进行一场国际A级友谊赛。对于约旦队而言,这场比赛是其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前的重要热身;但对乌克兰而言,这场赛事的存在却触碰了其敏感的“红线”——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政府及足协始终将“限制俄罗斯体育国际参与”视为对俄施压的关键手段之一。

乌克兰足协在信函中措辞强硬地强调:“2022年2月24日,国际足联与欧足联合联合发布决议,明确禁止俄罗斯国家队及俱乐部参与所有国际赛事(包括友谊赛、预选赛、俱乐部赛事等)。这一决议是基于对‘体育中立性’的维护,更是对国际社会关于‘反对战争、支持主权国家领土完整’共识的响应。当前,俄罗斯队的任何国际赛事参与行为,都是对这一决议的公然违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点名的约旦足协并非冲突直接相关方,其立场更显微妙。作为亚洲传统足球强国,约旦近年来积极拓展国际赛事参与度,与中国、韩国等亚洲球队均有密切交集。若约旦足协最终拒绝乌克兰的呼吁,可能面临“选边站”的舆论争议;若配合,则需向俄罗斯足协解释赛事取消的原因,甚至承担违约赔偿风险。

禁赛令的由来:从“临时措施”到“长期禁令”

乌克兰足协此次呼吁的核心依据,是2022年2月25日国际足联与欧足联联合发布的《关于俄罗斯足球协会相关赛事的决定》。该决定出台仅一天前,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国际社会迅速形成对俄制裁浪潮,体育领域首当其冲。

根据最初决议,俄罗斯国家队被禁止参加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原定于3月举行),其欧洲区预选赛资格由波兰、瑞典、捷克三国通过附加赛递补;俱乐部层面,俄罗斯球队被排除在2022-2023赛季欧冠、欧联杯等欧足联赛事之外,已购票的欧洲客场赛事也全部取消。更关键的是,决议明确“上述措施为临时性,直至进一步通知”——这一表述为后续禁赛令的延续埋下伏笔。

2022年5月,国际足联理事会进一步投票通过决议,将针对俄罗斯的禁赛令延长至“国际足联另行通知”,并补充条款:任何国家或地区足协若邀请俄罗斯球队参赛,将面临国际足联纪律处罚(包括罚款、临时禁赛等)。此后两年多时间里,除个别中立国(如土耳其、阿联酋)承办的俄罗斯与其他中立国友谊赛外,俄罗斯各级国家队的国际赛事几乎陷入停滞,俱乐部球队也仅能参与俄罗斯国内联赛及部分非欧足联认证的友谊赛。

然而,进入2025年后,随着俄乌冲突进入长期化阶段,国际体育界的“禁赛疲劳”逐渐显现。部分国家开始讨论“体育与政治分离”的可能性,甚至有欧洲中小国家足协私下表示:“持续禁赛对俄罗斯体育伤害巨大,但对我们并无实质利益。”这种声音的出现,让乌克兰足协倍感焦虑——此次约旦友谊赛的潜在举办,正是这种“松动”的首次具体体现。

各方博弈:体育中立性的边界何在?

面对乌克兰的呼吁,国际足联、约旦足协及相关方的回应成为观察事件走向的关键。截至发稿前,国际足联尚未发表官方声明,但据内部人士透露,FIFA已启动对此次赛事的合规性审查,重点核查“赛事主办方(俄罗斯足协)是否获得参赛许可”“约旦足协是否履行了邀请程序中的告知义务”等条款。

约旦足协方面则保持谨慎沉默。其官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仅表示:“约旦作为国际足联会员协会,始终遵守FIFA章程及各项决议。关于9月4日的友谊赛,我们正在与所有相关方进行沟通,确保赛事符合国际体育组织的规范。”

这场争议的背后,是体育界长期存在的“政治与体育分离”原则的现实挑战。一方面,《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运会不涉及政治”,国际足联等组织也反复强调“足球应超越国界”;另一方面,当国家主权、人道主义危机等重大政治议题与体育产生关联时,“中立”往往成为难以维系的理想状态。

典型案例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尽管部分国家呼吁抵制,但国际足联仍允许俄罗斯以东道主身份参赛,最终赛事也未因政治因素出现大规模抵制。但此次俄乌冲突的特殊性在于,其本质是一场主权国家对另一主权国家的军事行动,涉及领土完整这一国际法核心准则,这使得“体育中立”的立场更难被接受。正如乌克兰足协在信函中所言:“当一个国家的球队代表的是‘侵略者’而非‘体育共同体成员’时,所谓的‘纯粹体育’不过是自欺欺人。”

后续影响:俄罗斯足球的“国际孤岛”困境

若乌克兰的呼吁最终奏效,9月4日的友谊赛被迫取消,俄罗斯足球的国际孤立状态将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自2022年禁赛令生效以来,俄罗斯男足国家队仅参加过3场国际友谊赛(均为对阵中立国阿联酋、伊朗、伊拉克),且均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女足国家队的处境稍好,但仍被排除在2023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女足世界杯决赛圈之外(原已晋级)。

俱乐部层面,俄超球队在欧战中的缺席更令其经济损失惨重。以莫斯科中央陆军为例,2021-2022赛季其欧冠小组赛收入约为3000万欧元,而2022-2023赛季因禁赛仅能参加俄罗斯国内联赛,商业赞助、转播分成等收入缩水超60%。若禁赛令持续,俄超球队的青训体系、球员留洋计划也将面临断裂风险——年轻球员失去与欧洲高水平联赛接触的机会,整体竞技水平下滑已成必然。

对国际足联而言,如何平衡“规则刚性”与“现实政治”同样棘手。若严格执行2022年禁令,可能引发部分会员协会(尤其是非西方阵营国家)的不满,认为FIFA“沦为西方制裁工具”;若放松限制,则需面对乌克兰及东欧国家的强烈抗议,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其他国家以“人权问题”为由要求对特定球队实施禁赛)。

绿茵场上的和平之问

从2022年的临时禁令到2025年的友谊赛争议,俄罗斯足球的国际命运始终与俄乌冲突的走向紧密绑定。乌克兰足协的此次呼吁,既是对现有规则的捍卫,也是借体育平台传递政治立场的手段。

然而,体育终究是连接人类的桥梁,而非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当我们在讨论“是否禁止俄罗斯球队参赛”时,或许更应追问:这样的限制能否推动冲突解决?是否会伤害无辜的球员、球迷?又是否能让国际社会更接近“和平”的终极目标?

或许正如国际足联前主席布拉特所言:“足球无法停止战争,但可以让战争中的人们记得,我们曾共享过同一个热爱——对足球的热爱。”在政治博弈的阴影下,这份“热爱”能否成为打破僵局的契机?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热爱足球的人心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