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疾病始终如影随形,深刻影响着文明的进程。有一种如今鲜为人知的莱姆病近亲 —— 回归热,曾是早期文明的可怕灾祸。它由回归热疏螺旋体引发,患者会遭受剧烈头痛和反复高热的折磨,若不及时治疗,更会面临器官损害甚至死亡的威胁。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与麻风病和鼠疫等其他困扰古代世界的疾病类似,回归热在大约 1.1 万年前农业与驯化开始时,便抓住机会从动物传染给了人类。然而,5 月 22 日发表于《科学》的一篇论文,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揭开了回归热流行背后隐藏的惊人真相。

这篇论文的研究者们追溯了回归热疏螺旋体曲折的进化史,提出回归热实际流行于青铜时代金属工具出现的时期。通过对古代细菌基因组的研究,他们发现,大约 5000 年前,当欧洲人开始穿羊毛衣物时,这种原本通过蜱虫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广适性病原体,发生了重大转变,逐渐进化为专门通过人体虱传播的特化病原体。
为了探究疾病的起源,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考古遗传学家 Pooja Swali 团队,从过去 5000 年英国数百具遗骸的古 DNA 数据库中展开搜寻。他们深知,患者死亡时,血液中的细菌会在牙根处留下 DNA 的痕迹。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团队从部分古人类牙齿样本中成功检测出回归热疏螺旋体,这种细菌与引发莱姆病的细菌具有同源性。随后,他们重新采样,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成功复原并重建了 4 个距今 2300 年至 600 年的细菌基因组。这一成果令同行赞叹不已,英国剑桥大学的病毒学家 Charlotte Houldcroft 更是评价道:“他们获得的测序深度令人惊叹。”
通过比对不同时期古人类牙齿样本中的细菌基因组,Swali 团队描绘出回归热疏螺旋体基因组随时间推移的演变与缩减。回溯显示,该菌约 6000 年前从其蜱传祖先中分化而出。而在大约 5000 年前,随着它适应了只通过体虱感染人类,开始丢失通用基因。正如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遗传学家 Kevin Daly 所说:“它们同时在适应人类与虱宿主。” 实时观测到这一进化过程,无疑是科学研究中的一大震撼发现。
这一发现并非孤立存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遗传学家 Martin Sikora 2023 年未公布的预印本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Sikora 团队筛查了 3.7 万年来千余份欧洲古基因组后发现,约 5000 年前,回归热疏螺旋体感染率出现了激增。与此同时,由动物宿主传播的麻风病与鼠疫杆菌的感染情况也在此时期显著增加,而这比许多学者此前认为的时间晚了数千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波疾病浪潮的出现呢?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当时的技术创新之中。5000 年前,正值金属工具兴起与羊毛衣物普及的时代。羊毛衣物柔软保暖,在当时无疑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创造,但它却在无意间为体虱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体虱能够在羊毛衣物中藏匿、繁殖,并实现人际传播,这促使回归热疏螺旋体向虱媒方向演化。可以说,看似普通的羊毛衣物,竟成为了致命疾病传播的隐秘推手。
然而,厘清疾病驱动因素与同期人口密度增长的关系,并非易事。动物密切接触、密集利用动物产品,这些因素究竟是如何与疾病传播相互作用的?是城市化的进程,还是广义农业的发展,亦或是集约化驯养,推动了疾病的流行?Kevin Daly 分析道:“可能是城市化或广义农业,而非集约化驯养推动了这一进程。” 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整个领域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
5000 年前促使细菌强效传播的基因变异,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回归热流行时间的认知,更为疾病演化的传统观点带来了警示。公众普遍认为病原体会随时间推移趋于温和,但如今的古今数据均显示,事实并非如此。这一发现提醒着我们,在探索疾病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揭开,我们需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去研究疾病的起源、传播与演化,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