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直文艺院团红色剧目展演:以艺术之名,重温抗战史诗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吉林省直文艺院团将于 8 月至 9 月推出系列红色题材剧目展演。京剧、吉剧、交响乐、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齐聚舞台,以饱满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带领观众重温那段烽火岁月,在艺术浸润中传承不屈的民族精神。

现代京剧《杨靖宇》:高腔寄壮志,雪原铸英魂

8 月 1 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现代京剧《杨靖宇》将率先在吉林省大众剧场拉开展演序幕。这部聚焦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的剧目,不仅是历史的复刻,更是精神的礼赞。

剧目的艺术表达独具匠心。唱腔设计上,主创团队大胆运用高派声腔技巧 —— 高亢激昂的旋律中暗藏深情,当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吟诵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时,那穿透云霄的唱腔将英雄的决绝与悲壮演绎得淋漓尽致。舞台布景则以实景还原东北风貌:皑皑白雪覆盖的长白山密林、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封河道、简陋却坚韧的抗联密营,每一处细节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艰苦环境。

武戏场面更是精彩震撼。剧中 “雪地突围” 一场,演员们以利落的武打动作再现抗联战士与日寇的殊死搏斗,枪花翻飞间,雪粉四溅,既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又隐喻着英雄们在绝境中的顽强。值得一提的是,“杨靖宇” 将由梅花奖、白玉兰奖双料得主、高派第三代传人倪茂才与其徒弟阎建军共同饰演。师徒二人将通过不同场次的演绎,展现杨靖宇从青年到殉国前的精神蜕变,让观众看到英雄作为 “人” 的血肉与作为 “魂” 的不朽。

曲艺专场《红旗飘扬》:方寸舞台间,烽火忆当年

8 月 7 日,吉林省曲艺团的《红旗飘扬》曲艺专场将以多元形式串联起历史的记忆。群口快板《光辉历程》以明快节奏勾勒抗战岁月的关键节点,一句 “白山黑水起烽烟,英雄儿女赴国难” 瞬间点燃观众情绪;单弦联唱《风光无限美吉林》则以抒情曲调对比战前家乡的秀美与战时的疮痍,在今昔对照中强化爱国情怀。

评书《暗夜烽火》是专场的 “重头戏”。演员以细腻的语调讲述抗联战士在敌占区秘密传递情报的故事,一句 “窗纸外的脚步声停了三次,炕桌上的油灯灭了又明”,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感受地下工作者的智慧与勇气。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杨靖宇智斗邵本良》更是将历史细节戏剧化 —— 通过杨靖宇与叛徒邵本良的周旋,展现英雄不仅有铮铮铁骨,更有过人谋略。

专场结尾,全体演员合唱《红梅赞》,熟悉的旋律中,台下观众自发跟唱,歌声与掌声交织,成为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

民族管弦音乐会《胜利之光》:乐章绘史诗,弦音颂不屈

9 月登场的民族管弦音乐会《胜利之光》,由吉林省交响乐团联合国内多家民族乐团共同创作。这部作品以时间为轴,用音乐语言勾勒中华民族从危亡到崛起的壮阔画卷。

开篇《松花江上》的旋律以二胡齐奏呈现,呜咽的弦音中,仿佛能听见流亡者的叹息;中段《林海雪原》则融入东北唢呐与马头琴,粗犷的音色再现抗联战士在冰雪中行军的场景,节奏渐强处,恰似冲锋号角划破天际;终章《胜利之光》以全体乐团的磅礴合奏收尾,编钟与大鼓的轰鸣中,仿佛能看到红旗插上城头的瞬间。

主创团队介绍,音乐会特意加入了 “抗联小号” 元素 —— 用复刻的当年抗联使用的铜号旋律,串联起不同乐章。“这些音符不是凭空创作的,而是从历史档案中找到的真实军号谱改编而来。” 当小号声在音乐厅中响起,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当年的战士们共享胜利的期盼。

原创吉剧《积德泉》:家族叙事里的民族风骨

9 月 26 日至 27 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积德泉》将在吉林省桃李梅大剧院亮相。这部由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创排的原创吉剧,以独特视角展现东北人民的抗战群像。

剧情围绕长春 “积德泉” 烧锅(酒厂)的家族故事展开:当日寇试图强占酒厂酿造军用酒精时,掌柜带着伙计们以 “兑水掺料”“虚报产量” 等方式暗中抵抗,甚至将酒坊变成传递情报的秘密据点。剧中既有吉剧特有的 “手绢功”“扇子功”,又融入了东北民间小调,当演员唱起 “高粱红了酿好酒,好酒能壮英雄胆” 时,台下的东北观众总能会心一笑 —— 这是属于黑土地的幽默与坚韧。

导演在采访中说:“我们不想塑造‘高大全’的英雄,而是想展现普通人在乱世中的选择。他们或许害怕过、犹豫过,但最终选择站出来,这才是最真实的民族精神。” 剧中 “火烧酒坊” 一场,熊熊火光映照着演员们的脸庞,那句 “留得火种在,总有燎原时” 的台词,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艺术为桥,连接历史与当下

此次系列展演,不仅是艺术工作者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精神传承的践行。从杨靖宇的舍生取义到普通民众的默默抗争,从高亢的京剧唱腔到激昂的民族管弦乐,每一部作品都在诉说:抗战胜利的密码,藏在每个中国人的骨气里。

正如吉林省文旅厅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感染力,让年轻观众明白,历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记忆。” 当剧场的灯光亮起,当旋律在耳畔回响,那些镌刻在岁月中的英雄故事,终将化为激励前行的力量。

展演期间,各院团还将开展 “红色艺术进校园” 活动,邀请学生走进后台观摩排练、与演员交流,让抗战精神在青春心中扎根。在艺术与历史的交汇中,这场跨越 80 年的对话,正书写着新的传承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