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杭州骄阳似火,32岁的王磊却比窗外的蝉鸣更焦躁。他停在小区地库的2025款理想L6 Pro,前机舱盖下隐隐传来”咔哒”异响,这声音像根细针,扎得他每次启动车辆都心头一紧。”提车才22天,跑了1200公里,转向时左边底盘’咔嗒咔嗒’响,销售说这是’正常工况声’,可4S店检查完直接说要换下摆臂——新车就要大修,这算怎么回事?”

从”智能焕新”到”异响集中爆发”:车主群的集体焦虑
王磊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日,河南民生频道、汽车垂直论坛及社交平台涌现大量车主投诉,指向2025款理想L6、L7、L8、L9智能焕新版车型集中出现的”下摆臂异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理想L系焕新版下摆臂维权”微信群内,已有近400名车主登记信息,覆盖全国15个省份,问题集中爆发于提车后1-3个月内,行驶里程多在1000-3000公里区间。
“最开始以为是轮胎问题,做了动平衡也没用;后来去4S店做四轮定位,师傅敲了敲下摆臂说’球头松了’。”上海车主李女士展示的维修记录显示,她的L8 Air版提车18天即被诊断为下摆臂球头异常磨损,”售后说可能是装配工艺或材质问题,但更换新部件后开了不到一周,异响又出现了。现在我一上高速就心慌,生怕哪天球头断裂引发事故。”
记者查阅车主上传的实拍视频发现,异响多表现为转向时底盘传来的清脆”咔嗒”声,急加速或过减速带时尤为明显。部分车主提供的维修单显示,更换下摆臂总成的费用在3000-5000元不等,但由于问题反复,不少车主已拒绝二次付费维修:”第一次说是免费换,现在又说可能还是同样问题,凭什么让我们一直掏钱?”
售后回应”部分确认质量问题”:补偿方案成争议焦点
针对车主集中投诉,理想汽车官方客服回应称:”经技术团队排查,部分车辆的异响确实与下摆臂球头相关,主要原因为供应商生产过程中个别批次球头材质热处理工艺波动,导致耐磨性能未达预期。”目前,理想已为涉事车辆开通”绿色检测通道”,承诺优先安排检修,但关于补偿方案,客服仅表示”将积极与车主协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
这一模糊表态引发车主强烈不满。”新车就出质量问题,耽误我用不说,还让我担惊受怕。”深圳车主张先生的诉求很明确:”要么彻底解决异响问题,要么给出现金补偿、延长质保,不能修好了事。”而另一位车主陈先生的遭遇更具代表性——他的L9 Max版在首次更换下摆臂后,销售承诺”质保期延长至5年/15万公里”,但当异响复发要求二次延保时,4S店以”厂家政策调整”为由拒绝。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下摆臂作为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承担着连接车轮与车身、缓冲路面冲击的关键作用,其可靠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球头松动或磨损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悬架松旷、转向失灵,极端情况下甚至引发失控。”他认为,理想此次问题的核心不仅是品控疏漏,更在于售后响应的滞后性——从首批车主反馈异响到官方公开回应,间隔超过两周,加剧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维权背后:新势力”焕新版”的信任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事的”智能焕新版”是理想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改款车型,主打”配置升级不加价”。凭借L系列的爆款口碑,焕新版上市首月订单突破5万辆,却未料到因下摆臂问题陷入舆论漩涡。有车主在论坛留言:”当初就是冲着理想的品控和服务买的,现在才发现’焕新’可能只是换了块遮羞布。”
事实上,这并非理想首次因零部件问题引发争议。2023年,理想L9曾因”空气悬架故障”被车主集体投诉;2024年,L7的”隔音棉起火隐患”也曾登上热搜。尽管每次事件最终都以理想推出补偿方案(如免费检测、延保)收尾,但频繁的质量问题正逐渐消磨消费者的耐心。
“新势力造车更依赖用户口碑,一次严重的质量危机可能动摇品牌根基。”张翔表示,理想当前最需要的是透明化处理流程:公开球头问题的具体检测标准、召回范围,以及针对已售车辆的解决方案(如全面排查、延长质保期),而非仅停留在”积极协商”的口头承诺。
截至发稿前,记者注意到部分车主群已发起”集体维权函”,要求理想在7个工作日内给出书面解决方案。这场由”咔哒”异响引发的信任风波,最终能否通过企业的诚恳态度与实质行动平息,将成为观察新势力品牌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样本。毕竟,对车主而言,比起”智能焕新”的宣传语,他们更需要一辆”开着安心”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