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至暗时刻:当套娃战略撞上技术高墙

李想坐在会议室凝视着销量曲线图,那条曾一路高歌猛进的线条如今如断崖般下坠——理想汽车正经历创业以来最凛冽的寒冬。

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令人窒息:零跑以22.2万辆的交付量逆袭登顶,而昔日新势力霸主理想仅交出20.39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速跌至个位数。更残酷的是内部消息:全年销量目标或将二度下调至58-60万辆,较年初的70万目标缩水近20%。这家曾创造单月交付5万辆神话的车企,正深陷增长失速的泥潭。

​套娃战略的反噬​

理想展厅里陈列的L系列如同俄罗斯套娃:

  • ​L9/L8/L7/L6四款车型零部件通用率达83%​
  • ​内饰差异仅存在于屏幕尺寸与真皮缝线​
  • ​底盘调校相似度导致试驾者直言“开起来都差不多”​

这种高度同质化带来的恶果触目惊心:曾经月销过万的L9与L8已跌至4000台水平,而承担走量任务的L6虽占比超40%,却将单车均价拉低至27.89万元(较去年同期降4万元)。当消费者拿着配置表对比问界M7与零跑C11时,“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魔法正在失效——华为鸿蒙座舱的跨设备流转功能与零跑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正在重塑价值标杆。

​技术护城河的坍塌​

常州工厂的研发中心里,工程师们面临双重困局:

  • ​增程技术红利耗尽​​:2025年主流车企混动热效率均突破41%,理想仍停留在39.2%
  • ​纯电首战惨败​​:MEGA的55.98万定价与高铁造型遭遇市场冷遇
  • ​智能驾驶掉队​​:城市NOA落地进度落后小鹏、华为至少6个月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供应链。当宁德时代官宣5C超充电池优先供应极氪、小米时,理想i8的“12分钟补能500公里”宣传语顿显苍白。一位离职工程师透露:“我们曾有机会入股某快充芯片企业,但管理层认为增程路线够用。”

​零跑反超的启示录​

零跑逆袭的密码藏在金华工厂:

  • ​全域自研成本控制​​:C11电驱系统成本比外采低37%
  • ​柔性生产线​​:同平台可混产增程/纯电/氢能三动力车型
  • ​用户共创机制​​:座椅方案投票参与人次超百万

这些能力让零跑C11增程版以15万价格实现L7的80%配置,更以“半价理想”的标签疯狂收割市场。反观理想,第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下滑18%,CTO谢炎在内部会议直言:“我们在吃2023年的技术老本。”

​纯电豪赌的生死时速​

在预算缩减20%的寒冬里,i8项目组正进行极限冲刺:

  • ​取消激光雷达标配​​:改为付费订阅
  • ​三电系统降本​​:改用3.5C电池+400V平台
  • ​营销预算砍半​​:李想亲自直播带货超20场

这些妥协让i8预售价降至35-40万区间,却陷入更残酷的竞争红海:乐道L90以27.99万起售配900V平台,问界M8纯电版搭载华为ADS 3.0。更讽刺的是,理想展厅销售开始用“增程更成熟”的说辞劝阻i8预订客户。

当李想在直播间展示i8的“第三排魔术空间”时,常州工厂的产线改造正在连夜进行。焊装车间里,L8生产线被贴上封条,工人们忙着调试i8的专用夹具。财务总监的测算显示:i8月销需达5000台才能拉动全年60万辆目标。

理想汽车正站在技术路线的十字路口。曾依靠精准定位与产品定义创造奇迹的它,如今在核心技术攻坚战中暴露出致命短板。当“用户思维”撞上“技术高墙”,这场纯电背水一战,或将决定新势力王座是否永久易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