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溢价引争议:喀纳斯民宿高价背后的供需博弈与旅游消费新课题

七月的喀纳斯,湖水碧波荡漾,白桦林染上金黄,雪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秋色”的地方,入夏以来已迎来旅游旺季的小高潮。然而,当游客们背着相机穿梭在图瓦人村落间时,社交媒体上一组民宿价格截图却在悄然发酵——”喀纳斯老村高端民宿挂牌价4200元/晚””折后仍近3000元”等话题引发热议,将这片诗画草原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高价民宿:从”住不起”到”值不值”的消费之辩

在某旅行平台搜索”喀纳斯 老村 民宿”,页面立即跳出多家高价位房源。其中一家评分4.9分的民宿标着”3600元/晚起”,详情页里,原木色的尖顶小木屋被青山环抱,落地窗外可见雪山倒影,室内配备地暖、全景天窗和定制家具。”房价包含双人早餐和景区接送服务,我们的位置在老村核心区,步行到观鱼台换乘点是5分钟,开车到湖边只要3分钟。”民宿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解释,”很多客人专门来拍星空,我们的露台配备了专业天文望远镜,这些服务成本都算进去了。”

另一家挂牌价4200元的”精品民宿”更具代表性。工作人员透露,其房价走势如同坐过山车:每年7-9月及国庆黄金周是”波峰”,均价普遍在3000-4500元;11月至次年3月的淡季则跌至500-800元,部分民宿甚至会闭店取暖;12月底雪景季又会迎来小高峰,价格回升至2000元左右。”我们统计过,旺季入住率能到90%,很多客人提前两个月就订好了。”该工作人员坦言,”也有游客觉得贵,但我们这里房间数量有限,老村总共就200多间民宿,需求摆在这儿,价格自然由市场定。”

这样的解释并未完全消解游客的疑虑。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原本计划住3000元的民宿,对比后发现同平台200公里外的禾木村有类似配置的民宿只要1800元,”虽然喀纳斯的风景更震撼,但这差价值得吗?”而刚入住过2800元民宿的王先生则表示:”房间确实比普通民宿大两倍,床品是五星级酒店的,卫生间用了进口卫浴,半夜还能在露台看银河,可能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吧。”

市场与监管:在”放活”与”规范”间寻找平衡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情,喀纳斯景区热线的回应耐人寻味:”我们确实收到不少游客关于房价的反馈,尤其是旺季溢价问题,已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而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则明确表示:”民宿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不会直接定价,但我们会联合文旅、发改等部门建立价格监测和引导机制,比如在旺季前发布价格指导信息,提醒经营者明码标价、禁止价格欺诈,同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纠纷。”

这种”市场主导+行政引导”的模式,正是当前旅游市场治理的典型思路。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战略推进,像喀纳斯这样的热门景区正经历从”资源依赖”向”服务增值”的转型。民宿作为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定价策略本质上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观反映——有限的住宿资源、集中的游客流量、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共同构成了高价背后的经济逻辑。但如何避免”趁节打劫””质价不符”等乱象,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民宿经营者开始主动调整策略。老村一家经营了8年的民宿老板周大姐告诉记者,她今年推出了”淡季储值卡””长住优惠”等活动,”与其在旺季拼价格,不如把服务做细。比如为带老人孩子的家庭准备儿童餐,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日出提醒服务,这些增值服务能让游客觉得钱花得值。”她的民宿旺季价格稳定在2500元左右,入住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口碑做起来了,回头客自然多。”

延伸观察:旅游消费中的”权利觉醒”与”规则共建”

喀纳斯的民宿之争,并非孤立事件。几乎同一时间,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的”门票风波”同样引发关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徽派古村,原本凭借”免费开放”的特色吸引着八方游客,但7月10日起,景区运营方突然在各入口设置卡点,要求游客购买30元/人的入村门票(套票110元),引发村民强烈不满。

“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村里的路是我们修的,河是我们引的,凭什么现在要收门票?”村民吴先生指着村口的售票处无奈地说。据他介绍,瑶里古村的核心区域一直是免费开放的,只有陈毅故居等个别展馆单独收费。此次运营方突然设卡,既未提前征求村民意见,也未说明收费依据,导致村民日常出行受阻,亲友来访也要”买票进门”。”我们现在自发在路口举牌子,告诉游客’绕路走,免费进’,还把告示贴到了各个路口。”多位村民表示,他们已多次与运营方沟通,但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答复。

这场”门票之争”折射出的是旅游发展中更深层的矛盾:当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实现经济价值时,如何平衡”商业运营”与”村民权益”?当游客习惯了”自由行走”的旅行方式,又该如何理解景区管理的”规则需求”?正如一位旅游专家所言:”旅游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涉及文化传承、社区共建、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民宿定价还是景区收费,最终都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游客参与’的共治机制。”

从喀纳斯的高价民宿到瑶里古镇的门票争议,这些发生在旅游一线的故事,既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也是行业升级的契机。对于游客而言,或许更需要理性看待”旺季溢价”——既不必为高价焦虑,也不妨多花点时间做功课,选择真正契合需求的住宿;对于经营者和监管者来说,则需要在”逐利”与”留客”之间找到平衡,在”创新”与”规范”之中探索路径。毕竟,最好的风景不仅是山水之间,更是人与景、心与境的和谐共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