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小老头”:那些被遗忘的雪纳瑞,藏着多少养宠人的悔意?

七月的上海,晨光刚爬上梧桐叶尖,某老小区的垃圾桶旁传来细弱的呜咽。保洁阿姨蹲下身,掀开半湿的快递纸箱,一只巴掌大的雪纳瑞幼犬正缩成毛球,浅褐色的胡须沾着草屑,黑亮的眼睛里还凝着未干的泪——这是这个月第三只在小区被遗弃的雪纳瑞了。

根据《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雪纳瑞的年均弃养率已攀升至17.3%,在小型犬中位列前三。曾经因”小老头”造型和忠诚性格风靡社交平台的”网红犬”,如今却成了流浪动物救助站里的”常客”。这些被主人亲手”退货”的毛孩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转折?

一、一时热血领养,冷静后却成”烫手山芋”

在某宠物医院的候诊区,26岁的白领林小夏捏着雪纳瑞的体检单,手指微微发抖。”当初在宠物店看到它时,它正趴在玻璃柜里啃磨牙棒,圆溜溜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我,我心都化了。”她回忆起三个月前领养的场景,那时她刚搬进新租的公寓,觉得”养只小狗能给空荡荡的家添点生气”。

可现实很快给了她当头一棒:每天早出晚归的加班让幼犬独自在家时撕碎了三只靠垫,深夜的吠叫引来了三次物业投诉,每周一次的美容费用(单次320元)让她这个刚还完助学贷款的年轻人直皱眉。”最崩溃的是它开始换牙,把我的真皮沙发咬出了五个洞。”林小夏低头看着怀里正啃咬拖鞋的小狗,声音里带着疲惫,”昨天房东来收房,说再养狗就不退押金……”

像林小夏这样的”冲动型养宠者”并不在少数。某宠物领养平台2024年调查显示,在弃养雪纳瑞的主人中,43%的人承认”领养时没考虑过后续责任”,28%表示”被社交平台上的萌宠视频种草”,而真正做好养宠规划的仅占19%。他们往往在狗狗3-6个月大时陷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此时的雪纳瑞正值换牙期和性格养成关键期,突然增大的照顾难度让许多人选择”及时止损”。

二、从”心肝宝贝”到”麻烦精”:性格缺陷被无限放大

在虹桥路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志愿者小吴正给一只7岁的雪纳瑞修剪指甲。这只名叫”可乐”的狗狗脖子上还挂着褪色的项圈,爪垫因长期在水泥地上行走而粗糙开裂。”它刚被送来时特别凶,见人就龇牙,救助笼都被挠出了抓痕。”小吴轻轻抚摸着它的后背,”其实是因为之前的主人总把它关在阳台,长期压抑导致的应激反应。”

雪纳瑞的”护卫本能”本是优点,却在主人的不当养育下成了矛盾导火索。某宠物行为训练师告诉记者,雪纳瑞作为梗犬后代,天生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和护主倾向,若在3-6个月的”社会化训练黄金期”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发展成”过度警惕”或”攻击性行为”。而许多新手主人对此毫无准备:带它出门遛弯时被其他狗狗闻嗅就大声呵斥,发现它对快递员吠叫就动手打骂,最终导致狗狗要么变得胆小怯懦,要么愈发暴躁易怒。

“上周有位主人来退养,说狗狗咬坏了她的LV包。”训练师无奈摇头,”其实那只包是主人故意放在狗狗面前的,就为了’测试它的忠诚度’。这种错误的互动方式,只会让狗狗的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

三、藏在毛发里的”经济账”:养宠成本超出预期

在静安区的某宠物美容工作室,老板娘王姐翻着记账本叹气:”最近三个月,雪纳瑞的美容订单少了近一半,可救助站的寄养需求涨了三成。”她指着墙上贴着的价目表——基础美容320元/次,造型修剪450元/次,深层次洁牙680元/次,”很多主人只看到狗狗刚到家时的干净模样,却不知道雪纳瑞属于’掉毛怪’,每年至少要换毛三次,每次掉毛量能装满三个粘毛器;它们的胡须和眉毛需要定期修剪,否则会影响视力和进食;更别说每年一次的体检和疫苗,三岁后还得注意眼部护理,预防白内障……”

这些隐性成本,往往成为压垮养宠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某弃养群里,一位匿名用户算了笔账:”养了两年雪纳瑞,疫苗驱虫花了2000多,美容一年3000,去年得了胰腺炎住院花了8000,上个月又查出牙结石,洗牙加补牙要4000……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而当这样的经济压力遇上生活变故(失业、分手、搬家),弃养就成了许多人”无奈的选择”。

四、流浪路上的”生死局”:被遗弃的毛孩子有多脆弱

在郊区的一家流浪动物救助站,兽医张医生正在给一只受伤的雪纳瑞处理伤口。这只名叫”灰灰”的狗狗左前腿骨折,毛发因长期打结被剃成了”斑秃”,身上布满了蚊虫叮咬的红包。”它被送来时已经饿了三天,捡垃圾时被车撞了。”张医生一边包扎一边叹气,”雪纳瑞的消化系统很脆弱,长期吃剩饭菜会导致肠胃炎;它们的皮肤敏感,雨水淋湿后若不及时吹干,很容易得皮肤病;更危险的是,流浪狗之间的领地争斗,可能让它们身上留下无法愈合的伤口……”

更令人心碎的是,流浪雪纳瑞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远低于家养犬的12-15年。那些曾经被捧在手心的”小老头”,最终可能死于饥饿、冻伤、传染病,或是被不法分子偷去贩卖。救助站的墙上挂着一张照片:一只衰老的雪纳瑞趴在纸箱里,眼睛半睁着望向窗外,它的项圈上还挂着褪色的”生日快乐”挂牌——那是主人曾为它精心准备的仪式,如今却成了最残酷的讽刺。

五、从”弃养”到”守护”:我们能为它们做什么?

好在,并非所有人都选择放弃。在浦东新区的”雪纳瑞之家”救助站,志愿者们建立了”领养考核制度”:想要领养的人需要完成20课时的养宠课程,提交经济能力证明,签署”终身负责协议”。”我们拒绝冲动型领养,更不接受’试养’。”救助站负责人李女士说,”去年有位女士来领养,她之前养过一只雪纳瑞因病去世,花了半年时间做心理建设才敢再来。现在她和狗狗相处得很好,经常来分享养宠经验。”

对于已经弃养的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在社交平台上,#我与雪纳瑞的和解#话题阅读量超百万,许多曾经的弃养者分享了”接回旧爱”的故事:”当年因为工作调动把它送走,现在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接它,它冲过来摇尾巴的样子,让我后悔当初的决定。”

每一只被遗弃的雪纳瑞,都是面镜子,照见了人类在养宠这件事上的轻率与偏见。它们不会说话,却用一生的忠诚等待;它们不会记仇,却用最柔软的方式原谅。或许我们都该明白:养宠不是”一时兴起”的浪漫,而是”一生相伴”的承诺。当我们决定带一只毛孩子回家的那一刻,就该做好与它共担风雨的准备——毕竟,被需要的感觉,从来都不该是单向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