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横店依旧闷热,但比天气更热闹的,是影视圈围绕”庆功宴”掀起的小浪潮。这一次的主角,是向来以”敢说敢做”著称的编剧兼制片人于正——这位常年活跃在社交平台的”话题制造机”,最近因连续两场庆功宴的操作,再度被推上舆论中心。有人调侃他”没等剧爆就开席”,也有人感慨”于正确实会把庆功宴做成营销场”,而当我们深扒这两场宴席背后的故事,会发现这场关于”庆功”的狂欢里,藏着内娱最真实的生存法则。

从《五福》到《临江》:于正的”庆功宴哲学”
于正的庆功宴,向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功告成”仪式。对他而言,这更像是一场”阶段性胜利”的庆祝——无论剧集最终是否登顶爆款,只要达到他心中的”预期”,一场热热闹闹的庆功宴便必不可少。这种”未爆先庆”的风格,早在《延禧攻略》时期便初现端倪,但如今随着欢娱传媒的项目密度增加,倒成了他标志性的”品牌行为”。

今年于正手握的两部重点剧集《五福临门》与《临江仙》,便成了这场”庆功宴哲学”的最佳试验田。先说年初的《五福临门》,这部打着”5对CP群像剧”旗号的作品,开播前便被于正冠上”年度黑马”的头衔。但剧集播出后,观众却发现这是一部”高开低走”的典型——5对CP设定虽新鲜,却因剧本节奏松散、人物塑造扁平化,导致大部分CP线未能深入人心。唯一出圈的,大概只有黄杨钿甜与董思成的”青梅竹马”线,靠几场校园戏赚足了少女心。
按理说,这样的成绩或许撑不起一场庆功宴,但于正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的视角里,《五福临门》完成了”欢娱群像剧”的类型探索,剧中新人演员的成长、赵晴等网红演员的转型,都是值得庆祝的”阶段性成果”。于是,一场以”团圆”为名的庆功宴在杭州某酒店举行。宴会上,主创们穿着定制的改良汉服合影,剧中的丫鬟、书童们也围坐一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饰演丫鬟”小桃”的赵晴。
这位曾被网友吐槽”颜值撑不起镜头”的网红演员,在《五福临门》里戏份意外吃重——从第一集端茶倒水到最后几集的关键转折,她的角色竟成了串联多条主线的”隐形线索”。庆功宴上,赵晴穿着月白色绣折枝莲的襦裙,头发梳成双螺髻,与剧中”小桃”的形象如出一辙。她端着酒杯穿梭在席间,时而和饰演小姐的女演员说笑,时而帮道具组整理汉服配饰,活脱脱一副”剧里剧外都是小丫鬟”的模样。于正曾在采访中力挺她:”赵晴的表演有灵气,这次给她加戏不是偏爱,是角色需要。”或许在他看来,这场庆功宴既是对剧组的肯定,也是对赵晴这类”非科班演员”的鼓励——毕竟,在内娱”流量至上”的环境里,给新人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临江仙》的遗憾与体面:白鹿的”高情商救场”
如果说《五福临门》的庆功宴是”皆大欢喜”的热闹,那么《临江仙》的庆功宴则带着几分”意难平”的遗憾。作为于正首部仙侠题材作品,《临江仙》从立项起便备受关注——三婚三离的设定打破传统仙侠套路,”局中局””棋中棋”的剧情设计被于正称为”内娱最烧脑仙侠”。尽管剧集播出期间热度稳居平台前三,白鹿与曾舜晞的”师徒CP”也贡献了不少名场面,但距离”现象级爆款”仍有一步之遥。或许是出于对团队的鼓励,于正还是决定办一场庆功宴,地点选在横店某酒店的露天花园,以”仙侠”为主题布置,灯笼上印着”临江”二字,连餐具都是定制的云纹款。
按照原计划,白鹿与曾舜晞作为男女主,本应是宴会的核心。但就在宴会前三天,曾舜晞工作室突然发布声明:因临时接到电影剧组通知,需赴外地拍摄,无法出席当晚的庆功宴。消息一出,原本期待两人合体的粉丝们难免失落——毕竟,白鹿与曾舜晞上一次合作《周生如故》还是两年前,那部剧的”BE美学”至今仍被观众反复回味,此次《临江仙》的”先婚后爱”CP线同样吸粉无数,粉丝们早就在社交平台刷屏”求合体”。
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白鹿用一场”高情商操作”化解了这场遗憾。宴会当天,她在社交平台晒出一组照片:照片中,她穿着剧中”沈清欢”的浅粉裙装,站在一张巨大的曾舜晞人形立牌旁。立牌上的曾舜晞穿着”萧承煜”的白衫,手持折扇,眉眼温柔,与白鹿在剧中的互动场景如出一辙。白鹿配文道:”萧郎虽未到,但清欢替他多吃了两块桂花糕。”配图里,她轻轻扶着立牌的肩膀,嘴角带着笑意,仿佛真的在与老搭档对话。
更让粉丝暖心的是,曾舜晞在看到动态后立刻转发回应:”阿欢莫怪,待我杀青,定带横店的桂花糕去看你。”两人一唱一和的互动,不仅没有让庆功宴的缺席成为遗憾,反而让#白鹿曾舜晞人形立牌同框#的话题登上热搜,为《临江仙》带来了新一轮的讨论热度。有网友评论:”白鹿真的太体面了,明明是自己主场的庆功宴,却处处替对方考虑。”也有粉丝感慨:”这才是内娱该有的团魂,没有撕番位,没有抢C位,只有互相成就。”
庆功宴背后:于正的”野心”与行业的”清醒”
于正的庆功宴,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吃喝聚会”。从《延禧攻略》的”全员穿龙袍”到《鬓边不是海棠红》的”京剧主题宴”,再到如今的《五福》《临江》,他的庆功宴更像是一场”作品发布会”——通过宴席上的互动、演员的发言、细节的布置,向外界传递剧集的核心价值。比如《五福临门》的庆功宴上,他特意安排新人演员发言,强调”欢娱要捧新人”的理念;《临江仙》的宴会上,他则举着酒杯对在场媒体说:”仙侠剧不该只有谈恋爱,更要有格局。”
但这场”庆功宴江湖”里,最耐人寻味的,是白鹿的态度。作为欢娱的”当家花旦”,她既有流量又有演技,本可以在庆功宴上占据更多话语权,却选择用体面的方式照顾搭档的情绪。这种”清醒”,恰恰折射出内娱最需要的职业素养——比起一时的热度,更在意作品的长尾效应;比起个人的曝光,更看重团队的默契。
回到于正的庆功宴,或许我们不必纠结”是否该提前庆祝”。毕竟,对创作者而言,每一次庆功宴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打气”。而内娱需要的,从来不是”等爆了再庆祝”的保守,而是”在过程中热爱”的勇气。至于《临江仙》是否能成为爆款,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但至少,白鹿与曾舜晞的人形立牌同框,已经让这场庆功宴有了比”爆款”更珍贵的意义: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充满流量与焦虑的行业里,依然有人愿意用真诚和体面,守护着对作品的热爱。
八月的风还在吹,横店的灯火依然明亮。或许下一次于正的庆功宴,会有更圆满的故事——但无论结果如何,那些为作品拼尽全力的日子,那些互相扶持的瞬间,早已比任何一场宴会都更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