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游出血海的何小鹏,为何押注全新P7做新图腾?

8月的北京,蝉鸣裹着夏末的热浪。在小鹏汽车全新P7的发布会上,何小鹏站在聚光灯下,罕见地放慢了语速。这个被外界贴上”理工男”标签的小鹏汽车创始人,此刻像极了一个急于分享珍宝的手艺人——他用了超过半小时,从车身的每一道棱线、灯组的每一次呼吸,讲到座椅的皮质纹理,甚至现场让四位”星鹏友”(用户代表)上台,分别解读新车的六种配色。这种”反常”的投入,藏在他说的一句话里:”这是我们倾尽一切打造的梦想之车,是小鹏重新成为图腾的机会。”

一、曾经的”王牌”,为何成了小鹏的”痛”

2020年,当第一台初代P7驶下生产线时,何小鹏或许没想到,这台车会成为新势力造车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转折点”。作为小鹏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P7用6万辆的年销量(占全年总交付量的61%)、10万辆的下线速度(新势力纯电车型首破10万的最快纪录),为小鹏贴上了”智能驾驶标杆”的标签。那时的P7,是中高端纯电轿跑市场的”破局者”:溜背造型、无框车门、XPILOT 2.5智驾系统,让它既对标特斯拉Model 3,又以”更懂中国用户”的本土化体验,抢下了属于自己的蛋糕。

但爆款的光环来得快,去得也急。从2021年开始,随着理想汽车凭借”套娃策略”用L9/L8/L7覆盖家庭用户全场景,比亚迪汉EV以”刀片电池”和20-30万定价强势入局,小鹏却选择了”分散作战”——P5主打紧凑级市场,G9冲击高端但定价失误,G6虽靠性价比扳回一城却难成规模,X9则转向MPV赛道。多线作战的结果,是P7的销量逐年下滑:2022年销量同比下跌超30%,2023年被后来居上的P7+反超,逐渐退出主销车型序列。曾经的技术极客标签,在竞品的围剿下逐渐模糊。

“我们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在P7的黄金期放大其爆款价值,二是过早分散了资源。”何小鹏在2023年底的内部信中坦言。那时的小鹏,毛利率长期为负,全年净亏损超91亿元,甚至被外界戏称为”蔚小理”中最危险的那个。

二、活下来后,小鹏需要新的”精神图腾”

转机出现在2023年。小鹏开始围绕P7家族做”减法”:3月推出的P7i用激光雷达+Orin-X芯片强化智驾能力,10月上市的P7+则通过降价(起售价下探至20万内)和增配(增加掀背尾门、后排娱乐屏)抢占15-20万级主流市场。这两步棋精准踩中了市场需求——2024年上半年,P7+连续8个月蝉联15-20万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单月销量突破3万辆;另一款”黑马”MONA M03则以15万的定价和高阶智驾,半年贡献超8万销量。两者的合计销量占比达70%,让小鹏终于在”血海”中站稳了脚跟:2024年Q2毛利率转正至8.3%,全年交付量突破38万辆,提前完成35万目标。

但”活下来”只是第一步。在8月6日的发布会上,何小鹏反复强调:”小鹏还没游到红海,更别说上岸了。”他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20-30万级纯电市场已成为”绞肉机”,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超30款新车上市;二是小鹏需要从”卖车赚钱”转向”靠品牌和技术溢价赚钱”——按照计划,小鹏要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整体盈利,这意味着需要更高毛利的产品来支撑。

这个使命,只能交给P7。一方面,P7是小鹏用户基数最大的车型(累计交付超25万),拥有深厚的用户情感基础;另一方面,经过5年迭代,P7的技术储备(XNGP智驾、800V高压平台)和品牌认知度,已具备冲击高端的潜力。正如何小鹏所说:”全新P7不是走量车,而是要重新定义小鹏的’技术美学’和’情感价值’。”

三、1259版设计稿背后:小鹏要造”会让人兴奋的车”

在发布会现场,何小鹏透露了一个细节:为了打造这款”前所未有”的P7,小鹏的设计团队做了1259版方案,开了上千场”激烈争吵”的会议。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最终呈现在产品上:车身长度增加至4.9米,轴距2998mm,配合15.4英寸悬浮屏+环绕式星环灯带,营造出”低趴轿跑+豪华轿车”的矛盾美感;掀背式尾门的开启角度达113°,配合后备厢1035L的容积,兼顾了运动与实用;三种新配色”星幕白””星云紫””星钻黑”由陈妍希、朱正廷等明星用户现场解读,强化了”时尚符号”属性。

技术层面,全新P7更是”堆料”到了极致:全系搭载三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600TOPS),XNGP 3.5智驾系统支持高速/城市全场景覆盖;XOS 5.2.0智能座舱引入”情感交互”功能,能通过语音语调识别用户情绪并调整音乐/氛围灯;续航方面,CLTC工况下最高820km,配合10分钟补能420km的超充技术,彻底消除里程焦虑。

更关键的是定价策略。虽然何小鹏强调”这不会是’便宜的车'”,但20.99-29.99万的起售价,依然瞄准了20-30万级市场的”甜蜜点”——这个价格比初代P7(24.99-34.99万)下探了约4万,却增加了掀背尾门、激光雷达等核心配置。”我们要让用户在25万级买到35万级的体验。”何小鹏的这句话,道尽了小鹏的”性价比哲学”。

预售数据验证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6分37秒小订破万,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45%,女性用户比例较老款提升12%。这些数据背后,是年轻用户对”高颜值+高智能”的双重需求被满足,更是小鹏品牌从”技术工具”向”情感伙伴”转型的初步成功。

四、下一站:小鹏需要证明”自己仍能打”

在发布会后的群访中,何小鹏被问及”全新P7能否成为新图腾”时,他的回答很坦诚:”图腾不是靠一场发布会造出来的,而是靠用户用脚投票投出来的。”但他也给出了明确的判断标准:如果全新P7月销稳定在2万辆以上,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那么它就是小鹏新的品牌锚点。

这并非遥不可及。参考行业案例,特斯拉Model 3通过多次改款,用5年时间从”爆款”进化为”全球电动车标杆”;比亚迪汉EV则以”安全技术+豪华体验”,在25万级市场站稳脚跟。对小鹏来说,全新P7的使命不仅是卖车,更是要证明:在经历了产品分散、战略摇摆后,小鹏依然有能力定义”智能电动时代的标杆车型”。

从2018年第一台G3下线,到2020年P7引爆市场,再到2024年P7+和MONA M03拯救销量,小鹏的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但正如何小鹏在微博中写的:”很多人问我这辆车是走量还是打品牌?我想说,真正的图腾,一定是既能走量,又能打品牌。”在新能源这场马拉松进入”下半场”时,小鹏需要用全新P7证明:自己不仅能在”血海”中游泳,还能游得更优雅、更有力。

毕竟,对于一个曾用”技术极客”标签征服用户的品牌来说,重新成为”图腾”的最好方式,就是造出一台让用户”每次上车都感到兴奋”的车——这或许就是何小鹏和全新P7的终极目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