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上海,梧桐叶在风里翻卷出浅黄的边角,南京路步行街的石板路被烈日晒得发烫,却挡不住往来行人眼里的期待——一年一度的中秋食俗,正随着老字号月饼的陆续上市,在城市的烟火气里悄然拉开序幕。不同于往年中秋前夕的集中上市,今年多家沪上老字号提前开启”月饼季”,不仅有经典口味的坚守,更有融合新意的创新,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网红博主也循着香气而来,在酥皮与馅料的碰撞中,触摸中国传统节日的温度。

现烤飘香处 老味道碰撞新潮流
上午十点,南京东路第一食品南东旗舰店的玻璃门刚一推开,混合着甜香与焦香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门店入口处的C位被两大月饼展柜”承包”:左侧是第一食品自制的广式月饼,油润的饼皮在暖光灯下泛着琥珀色光泽,”鲜肉””松仁豆沙””爆浆榴莲””生椰拿铁”等标签整齐排列;右侧则是龙华禅寺的素月饼档口,木质的蒸笼正腾起白雾,刚出炉的月饼裹着芝麻香,吸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阿姨,这个素月饼皮怎么这么脆?”排队的人群里,一位穿碎花裙的年轻女孩举着刚买的玫瑰豆沙月饼问道。正在打包的店员笑着解释:”我们用的是传统酥皮工艺,每天现烤三次,保证皮脆馅润。”说话间,住在附近的沈女士拎着两袋素月饼走出人群,”我从结婚那年就开始买龙华禅寺的素月饼,那时候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摊位,现在都成’网红’了。”她掰开一块月饼,莲蓉馅细腻得几乎能拉成丝,”最难得的是这么多年,口味始终没变——甜而不腻,豆香浓郁,吃着就像回到小时候。”
不远处的广式月饼柜台前,人气更旺。杏花楼的经典款月饼码成小山,散装的铁盒装、礼盒装一字排开,连价签都被顾客翻得微微卷边。”给我来两盒双黄莲蓉,再称半斤五仁。”一位白发爷爷熟练地报着单,”五仁可是广式月饼的’灵魂’,现在的年轻人总嫌它’杂’,可我们这代人就好这口儿——瓜子香、芝麻脆,咬一口满嘴都是秋天的实在味儿。”
洋博主打卡 中国月饼里的文化共鸣
“这个五仁月饼,你要先咬一口,感受饼皮的酥,再嚼里面的果仁……”镜头前,韩国籍网红赛丽举着一枚五仁月饼,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粉丝介绍。她的男友贺俊铨则凑近镜头,用韩语补充:”其实它的甜度比韩国的传统糕点低很多,更适合配茶。”这对在中韩两国生活的情侣,凭借记录日常生活的短视频积累了百万粉丝,而这一次,他们专程来到上海打卡老字号月饼。
“其实是为了给赛丽的妈妈带礼物。”贺俊铨笑着透露,”她妈妈去年第一次吃到中国月饼,就被五仁的味道惊艳到了,一直念叨着今年要再尝尝。这不刚好妹妹要回韩国,我们就想着来第一食品选些最地道的,让她妈妈也感受下中国中秋的氛围。”赛丽接过话头,眼睛亮晶晶的:”上海真的太方便了!地铁能直达,商场里有各种口味的月饼,连导购阿姨都会用简单韩语和我们交流。我刚才看朋友圈,好多在韩国的朋友都在问我要链接呢!”
说话间,两人的短视频已经收获了上千条评论。有中国网友留言:”原来五仁月饼在外国朋友眼里这么受欢迎!”也有韩国网友好奇:”除了五仁,还有什么特别的口味?”赛丽立刻指向身后的展柜:”他们还有榴莲味的,我还没尝过,听说像冰淇淋一样!”贺俊铨则拿起一块生椰拿铁月饼:”这个更神奇,咖啡的苦和椰奶的甜融合在一起,完全不像传统月饼,倒像是咖啡馆的甜品——这就是中国老字号的魅力吧,既守得住根,又跟得上趟。”

便民服务升级 传统美食触达更远
正值上海”秋老虎”发威,37℃的高温让户外行人纷纷加快脚步,可第一食品的月饼柜台前却始终排着长队。原来,为了方便消费者尝鲜,品牌早已做好”清凉预案”:除了南东旗舰店,还在杨浦万达、中环百联等6家门店同步上柜,更推出”线上下单、半小时达”的即时配送服务。”昨天有位住在浦东的顾客,下午三点下单,四点就收到了冰镇的生椰拿铁月饼,还特意发朋友圈说’这速度比台风还快’。”第一食品南东旗舰店常务副店长陈春霞笑着说。
更贴心的是针对境外游客的服务。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扩大,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将上海作为”中秋打卡地”。为此,第一食品不仅在商场内增设了英、日、韩等多语种导览牌,还在服务台开设了免税退税窗口。”只要消费满200元,就能现场办理退税,手续特别简单。”陈春霞介绍,”上周就有三位法国游客买了两盒龙华禅寺素月饼、一盒杏花楼双黄莲蓉,临走时还特意要了中文的月饼食用说明,说要带给在巴黎的朋友。”
至于未来的计划,陈春霞透露:”龙华禅寺的咖啡味素月饼下周就上市,用的是云南小粒咖啡,搭配红豆沙馅,应该会很受欢迎。另外,我们正在和外卖平台谈合作,下个月开始,盒装月饼也能实现’线上下单、同城配送’,让更多人不用跑门店,就能尝到新鲜的老字号月饼。”
暮色渐浓时,南京路的霓虹灯次第亮起,第一食品的月饼展柜前依然人来人往。有白发夫妻手挽手挑选礼盒,有年轻情侣举着月饼自拍,有外国游客捧着热乎的素月饼细细品尝……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碰撞,在这一方小小的月饼里,酿出了最温暖的中秋滋味。或许正如那位韩国网红赛丽所说:”月饼不只是食物,它是中国人关于团圆的记忆,是跨越国界的情感纽带——当我们咬下一口月饼时,尝到的不仅是甜和咸,更是五千年的文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