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闹钟响了第三遍,王阿姨揉着发沉的太阳穴起床,却发现手脚还是凉的;三十岁的程序员小李,最近总觉乏力,爬两层楼就大喘气;就连上小学的朵朵,入秋后也反复感冒……这些看似无关的症状,中医看来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阳气不足。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就像人体的”小太阳”,温煦脏腑、推动气血、抵御外邪,一旦不足,身体就像没了暖气的房间,寒湿入侵、机能衰退、疾病滋生。现代人熬夜刷手机、贪食冷饮、久坐少动,正是耗伤阳气的”三大元凶”。
不过别慌!补阳气不必大费周章,厨房就是最好的”养生堂”。今天就给大家整理8道家常补阳菜,食材常见、做法简单,坚持吃两周,你会明显感觉手脚变暖、精神头足了,连感冒都绕着走。
第一道:洋葱木耳炒鸡蛋——驱寒暖身的”黄金三角”
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而洋葱辛温发散,能通阳散寒;木耳滋阴润燥,中和洋葱的燥热;鸡蛋补益脾胃,三者搭配,既补阳又不伤阴,尤其适合秋冬手脚冰凉的人。
食材:干木耳10克、鸡蛋3个、洋葱1个、青红椒各半个、葱蒜末、盐、生抽、蚝油、淀粉。
做法:
- 干木耳提前用温水泡发(约1小时),撕成小朵,烧一锅水加少许盐,木耳焯水1分钟捞出,这样吃起来更脆嫩;
- 洋葱剥去外皮切细丝,青红椒去籽切块;鸡蛋打散,加少许盐和清水搅匀(鸡蛋更蓬松);
- 调个灵魂料汁:2勺生抽+1勺蚝油+半勺盐+少许糖提鲜+1勺淀粉+2勺清水,搅拌均匀;
- 热锅冷油,油稍多些,倒入蛋液,待底部凝固后用筷子划散,盛出备用;
- 锅中留底油,爆香葱蒜末,先下洋葱丝大火翻炒出香味(约1分钟),再下青红椒和木耳快速翻炒断生;
- 倒入炒好的鸡蛋,淋上调好的料汁,大火翻炒30秒收汁即可。
小贴士:洋葱选紫皮的更好,含更多花青素;全程大火快炒,避免洋葱出水影响口感。
第二道:肥牛洋葱锅——暖胃又补铁的”快乐餐”
肥牛卷自带油脂香,能温养脾胃;洋葱中的前列腺素A能促进血液循环,两者结合,吃完浑身暖乎乎,尤其适合胃寒、吃点凉的就腹泻的人。
食材:肥牛卷200克、洋葱半个、青红椒各1个、生抽1勺、老抽半勺、蚝油1勺、淀粉1小勺。
做法:
- 肥牛卷冷水下锅,加1勺料酒+2片姜,焯水1分钟捞出(去除血沫);
- 调酱汁:生抽+老抽+蚝油+淀粉+2勺清水,搅匀备用;
- 洋葱切细丝,青红椒切块;热锅不放油,直接下洋葱丝煸炒(中小火),炒出甜味后盛出;
- 锅中留底油,下肥牛卷快速翻炒(约30秒),倒入洋葱和青红椒,淋上酱汁;
- 大火翻炒至汤汁浓稠,裹满食材即可出锅。
小贴士:肥牛卷不要炒太久,否则会老;洋葱煸炒时加少许糖,能激发甜味,口感更丰富。
第三道:无花果雪梨炖鸡汤——润而不燥的”补阳汤”
很多人觉得补阳要吃羊肉、桂圆,但其实阴虚体质的人吃多了容易上火。这道汤用无花果的甘润、雪梨的清甜平衡鸡肉的温热,补而不燥,老人小孩都能喝。
食材:土鸡半只、雪梨1个、无花果干5颗、红枣3颗、生姜2片、盐适量。
做法:
- 土鸡处理干净,斩大块,冷水下锅,加姜片+1勺料酒,大火煮开撇净血沫,捞出用温水冲洗(避免肉质遇冷收缩,影响出汤);
- 雪梨用盐搓洗表皮(去除果蜡),去核切块;无花果干用温水泡5分钟;红枣去核;
- 砂锅里加足量热水(一次性加够,中途不加水),放入鸡块、无花果、红枣、姜片,大火煮开转最小火慢炖1小时;
- 倒入雪梨,继续炖2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小贴士:选土鸡比肉鸡更香;雪梨最后放,避免炖得太烂;喝不完的汤冷藏后,表面会结一层油,撇掉再喝更清爽。
第四道:菠菜炒鸡蛋——补肝肾的”平民组合”
中医说”肝肾同源”,肝肾阳气充足,全身阳气才有力。菠菜入肝经,能滋阴润燥;鸡蛋入肾经,补肾填精,两者搭配,补肝肾阳气的效果悄悄就出来了。
食材:菠菜300克、鸡蛋3个、蒜末、盐、白胡椒粉。
做法:
- 菠菜洗净,切去根部(根的营养更丰富,可保留),切段;鸡蛋打散,加少许盐和白胡椒粉搅匀;
- 烧一锅水,加几滴油+少许盐(保持菠菜翠绿),菠菜焯水15秒捞出(去除草酸,避免影响钙吸收);
- 热锅冷油,倒入蛋液,待边缘凝固后用筷子划散,盛出备用;
- 锅中留底油,爆香蒜末,下菠菜大火翻炒1分钟(激发香味),倒入鸡蛋;
- 加少许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小贴士:菠菜草酸含量高,一定要焯水;鸡蛋炒到半熟就盛出,后续回锅会完全熟透,更嫩。
第五道:酸辣土豆丝——开胃又升阳的”下饭神器”
别看土豆丝普通,它可是”地下苹果”,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能量;搭配辣椒的辛温,能促进阳气生发,胃口开了,阳气自然跟着足。
食材:土豆2个、青红椒各半个、干辣椒2个、蒜2瓣、白醋2勺、生抽1勺、盐、淀粉。
做法:
- 土豆去皮切细丝,泡在清水中(换2次水),洗去表面淀粉(炒出来更脆);
- 青红椒切丝,干辣椒剪段,蒜切片;调个酸辣汁:2勺白醋+1勺生抽+少许盐+1小勺糖(提鲜)+1勺淀粉+2勺清水;
- 热锅冷油,下干辣椒和蒜片爆香(火别太大,避免辣椒糊),倒入土豆丝大火翻炒1分钟;
- 下青红椒丝继续翻炒30秒,淋入酸辣汁,大火快速翻炒至汤汁浓稠裹住食材即可。
小贴士:土豆丝泡水时加少许白醋,能更脆;全程大火,保持锅气,吃起来才够香。
第六道:空气炸烤鸡胗——香辣过瘾的”零食菜”
鸡胗是鸡的”胃”,中医认为”以形补形”,能健脾胃、助消化;搭配烧烤料的辛香,能温脾阳、祛寒湿,追剧时当零食吃,比薯片健康多了。
食材:鸡胗500克、葱、姜、蒜、料酒1勺、生抽2勺、蚝油1勺、烧烤料2勺、食用油1勺。
做法:
- 鸡胗用淀粉+盐反复搓洗(去除黏液),冲洗干净后切片(约2毫米厚),再用清水泡10分钟(去血水);
- 腌制:鸡胗放入碗中,加葱段、姜片、蒜末、料酒、生抽、蚝油、1勺食用油,抓匀腌制30分钟;
- 空气炸锅铺油纸,刷一层薄油,放入鸡胗平铺(不要重叠),180℃先烤10分钟;
- 取出翻面,撒上烧烤料,再180℃烤8分钟,最后撒少许葱花即可。
小贴士:鸡胗切片别太厚,否则不容易熟;喜欢辣的可以加小米辣一起烤。
第七道:胡萝卜玉米排骨汤——清甜润喉的”全家汤”
胡萝卜入肺经,能补肺气;玉米健脾,排骨补肾,三者搭配,肺脾肾三脏同补,阳气自然根基稳固。尤其是秋天喝,润喉又暖身,孩子喝了吃饭香,老人喝了睡眠好。
食材:排骨400克、胡萝卜1根、玉米1根、生姜3片、大葱1段、盐适量。
做法:
- 排骨冷水下锅,加姜片+大葱段+1勺料酒,大火煮开撇净血沫,捞出用温水冲洗;
- 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玉米切小段(保留玉米须更好,能利水);
- 砂锅里加足量热水,放入排骨、胡萝卜、玉米、姜片,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
- 出锅前加盐调味,撒少许葱花即可。
小贴士:用热水炖汤,汤色更清澈;玉米选新鲜的甜玉米,比糯玉米更香甜。
第八道:凉拌莴笋——清爽助阳的”开胃菜”
莴笋脆嫩爽口,中医认为它能”通经脉、利五脏”,其含有的莴苣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阳气生发;搭配芝麻油的香气,简单一拌就是一道养生菜。
食材:莴笋1根、胡萝卜半根、蒜3瓣、小米辣1个、生抽1勺、香醋1勺、白糖半小勺、芝麻油1勺。
做法:
- 莴笋去皮切细丝,胡萝卜去皮切细丝;蒜压成泥,小米辣切圈;
- 烧一锅水,加少许盐+油,莴笋和胡萝卜丝焯水15秒捞出(保持脆嫩),过冷水(更爽脆);
- 调酱汁:蒜泥+小米辣+生抽+香醋+白糖+芝麻油,搅拌均匀;
- 将莴笋和胡萝卜丝放入碗中,淋上酱汁,翻拌均匀即可。
小贴士:莴笋丝焯水时间别太长,否则会软;过冷水是保持脆嫩的关键。
补阳其实很简单:吃对、吃够、吃开心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补阳气不必迷信昂贵药材,日常餐桌上的食材就能帮大忙。这8道菜各有侧重:有的暖脾胃(洋葱炒蛋)、有的补肝肾(菠菜炒蛋)、有的润肺阳(胡萝卜玉米汤),搭配着吃效果更好。
最后提醒大家:补阳不仅要靠吃,还要”避寒”。少喝冰饮、注意腰腹保暖、早睡早起(晚上11点前睡,阳气才能好好收藏),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原来阳气充足的身体,连呼吸都是暖的。
从今天起,给厨房多添点”阳气”,让每一顿饭都成为滋养身体的能量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