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群山如黛,溪水流淌。在融水镇东良村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的早稻褪去翠绿,换上金灿灿的盛装,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辛勤的农人致敬。从空中俯瞰,一块块稻田如同被打翻的金色调色盘,与错落有致的苗家吊脚楼、蜿蜒的乡间小路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丰收图景。

稻田鎏金: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东良村的早稻成熟得格外动人。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稻田上,给每一株稻穗都镀上了一层金边。饱满的谷粒紧紧依偎在一起,像一串串饱满的珍珠,稻穗顶端的芒刺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走近细看,稻秆被稻穗压得微微弯曲,却依然挺直腰杆,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紫色、黄色、白色的小花点缀在绿色的草丛中,与金黄的稻田形成鲜明对比,为丰收的景象增添了几分柔美。
微风吹过,稻田里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稻穗相互碰撞,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丰收的赞歌。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湿润气息,深吸一口,令人心旷神怡。偶尔有几只白鹭从稻田上空掠过,停在田埂上,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仿佛也在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它们时而低头啄食田中的小虫,时而展翅飞向远方,为这片宁静的稻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不同地块的稻田呈现出不同的丰收景象。有的稻田已经开始收割,留下整齐的稻茬,露出黝黑肥沃的土地;有的则仍保持着完整的金色,等待着农人的到来。远远望去,收割与未收割的稻田交错分布,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拼图,展现出丰收时节特有的韵律与节奏。

农忙身影:汗水里的丰收喜悦
七月的融水,气温逐渐升高,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农人收割的脚步。天刚蒙蒙亮,东良村的农人们就已经扛着镰刀、推着独轮车来到稻田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头戴草帽,脚穿胶鞋,弯着腰在稻田里穿梭,熟练地挥舞着镰刀,将成熟的稻穗割下,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 一位皮肤黝黑的老农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指着身边的一捆稻穗说:“你看这谷粒,又饱满又沉重,一亩地少说也能多收几十斤。” 说话间,他又弯下腰,继续挥舞着镰刀,动作麻利而娴熟。多年的劳作让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但这双手却能精准地把握收割的力度,既不会损伤稻秆,又能将稻穗完整地割下。
除了人工收割,一些农户还用上了小型收割机。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发出 “隆隆” 的声响,转眼间就将一片稻田收割完毕,吐出的稻粒饱满而干净。机器的轰鸣声、农人的欢笑声、稻穗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首热闹而欢快的丰收交响曲。
孩子们也加入了丰收的队伍。他们在收割后的稻田里跑来跑去,捡拾着遗漏的稻穗,虽然脸上沾满了泥土,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兴奋与好奇。一位小女孩拿着自己捡拾的一小把稻穗,跑到妈妈身边,骄傲地说:“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 妈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这些都是粮食,可不能浪费。”

稻作文化:苗乡大地上的千年传承
融水苗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稻作历史,早稻种植是当地苗族群众重要的生产活动,也孕育了丰富的稻作文化。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苗族人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种植经验,从选种、育苗到插秧、收割,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的讲究和习俗。
选种时,农人们会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稻穗作为种子,精心收藏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育苗时,他们会选择肥沃的地块作为秧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秧床上,盖上薄土,浇足水分,等待秧苗破土而出。插秧时,苗族妇女们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田间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插秧一边唱着悠扬的插秧歌,歌声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期盼。
收割时节,苗族群众还会举行一些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在收割第一捆稻穗时,农人们会在田埂上摆放一些酒肉,祭祀谷神,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仪式虽然简单,却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珍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融水的稻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了早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发展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鸭的共生共赢,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丰收展望:从田间到舌尖的幸福味道
早稻的丰收不仅给农人们带来了喜悦,也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收割后的稻穗被运到晒谷场上,摊开晾晒。阳光下,金色的稻粒闪闪发光,散发着淡淡的稻香。经过几天的晾晒,稻粒变得干燥而饱满,再经过脱粒、扬谷等工序,就变成了洁白的大米。
这些新鲜的早稻米,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用它煮出来的米饭,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口感软糯香甜。无论是简单的白米饭,还是用它制作的米粉、粽子等特色食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融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用早稻米制作的美食摊位,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对于东良村的农人们来说,早稻的丰收意味着一年的辛勤劳作有了回报,也为家庭的生活带来了保障。他们可以用卖粮食的钱给孩子交学费、买新衣服,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一位老农看着满场的稻谷,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等卖了这些粮食,就给家里添置一台新的冰箱,再给孙子买台学习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稻田上,给这片丰收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面纱。农人们收拾好农具,扛着沉甸甸的稻穗,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家。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与金色的稻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广西融水的早稻丰收,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农人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是苗乡稻作文化的生动体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丰收的喜悦还将继续传递,幸福的味道也将从田间蔓延到每一个人的舌尖。